迷茫岁月:2011-2013
这三年时间,可以划分为前半段的漫漫阴跌期,和后半段的大幅波动期。前期的主题是调控,后期的主题是监管。
2011年5月,我离开了工作了五年的金融信息业企业,然后在一个银行股的小高位精准地加盟了证券公司,成为了一名证券分析师,负责金融股的研究。我当时也不会想到,后面有3年多的郁闷市场在等着我。我更不会想到的是,这是多年难遇的银行股黄金坑。
2011年上半年,持续了一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显现效果,由于房地产销售下滑,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流开始恶化,财务压力凸显,债务违约开始出现。但此时,调控措施还在继续出台,央行除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外,8月突然宣布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存款也要缴纳存款准备金,银行的银根被进一步收紧,部分银行开始收缩信贷。
最先被收缩的自然是期限最短的中小企业流动性贷款。而国内哪里的这种贷款最多?
温州此时突再次串上了新闻头条(说它再次上新闻,是因为前不久温州人已把全国的资产全炒一遍,这些资产里还包括生姜大蒜)。
这次温州再上新闻,是这个地方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四万亿”时期举借了大量短期贷款,用于炒房炒矿炒豆炒姜。现在房子卖不动,回款困难,主业又不行,资金链本身就已紧张,突然再叠加银行抽贷,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温州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老板们跳楼、逃亡,引起国家高层关注,并宣告了新一轮银行不良资产周期在温州率先启动。
不良资产周期开启,银行股继续阴跌。地理上离温州仅200多公里的宁波银行跌幅居前,虽然它当时在温州并没有什么业务。此时,经历了多年好日子的银行业被不良资产突袭,尤其是那些在行业扩张期中刚刚加入银行业的新手,可能对不良资产完全没有感性认识。
2011-2012年间,货币政策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两难局面。首先,房价、CPI继续高企,“四万亿”带来的泡沫还没消化完,全面放松政策肯定是不行的,调控还得持续。但是,由于外占流入开始下降,基础货币不足以维持流动性需要,也不足以支撑M2总量,央行需要降准释放基础货币,也通过降息刺激信贷需求。我们称之为“周小川两难”。于是,我们看到2011年最后一次升准是6月,而12月即迎来降准。
各种松紧政策叠加也导致市场预期混乱,市场对不良资产形势、经济周期也没有太准确的判断。于是,2012-2013这几年,银行股是在神经质的暴跌、反弹中度过的。如果点位踩得好——或者说命比较好,这段时期还真能赚不少钱,踩反了则可能亏成狗。
后续的几次降息(同时缓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还导致市场极度担心银行股息差收缩,银行股在2012年8月暴跌。但我用个股模型测算,感觉是低估的,但由于对宏观经济心里没底,也没太有胆量去下结论。
2012年底,银行股率先大幅反弹,其原因至今仍有争议。有说法是当时一些宏观数据向好,使市场认为情况乐观。但事后证明,宏观并没有什么持续起色。这波反弹持续了30多交易日就结束了,涨幅约25%,然后以10个交易日暴跌11%的方式终结了此次反弹,留下一批追高者站在高岗上。
也刚好是在2012-2013年间,由于信贷投放管制趋严,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影子银行开始兴起,表内外资金通过非标等方式输送给平台、地产等。银监会及时介入,2013年3月底公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证明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业务极其精通。正是这个看似和股市并无太多关系的文件,宣告了银行股新一轮严监管的到来。次日银行股跳空低开,行业指数大幅下跌6%多。但倔强的股市竟慢慢回升,殊不知更大的炸弹还在后面。
2013年6月,“钱荒”发生,宣告央行强势介入了对同业业务的整治,银行股再次应声暴跌。原来,以规避监管为主要意图的同业投资,不仅银监会不满意,同时还严重干扰了央行货币政策,影响了宏观审慎,央行被迫出手。很多人第一次见到13%的隔夜利率时,心里一度怀疑是电脑坏了。
这一轮暴跌后,银行股估值再创新低,低得不正常,我们见机高喊银行股“又迎来布局良机”。8月反弹,而9月初又见顶,继续大跌,慢慢跌进了2014年。
回头看,这段岁月成了难得的黄金坑,且难再重现。而且,银行股价波动,大致走平或下跌,但其BPS却依然每年增厚,因为ROE依然较高(虽然也处于下行过程中),所以每年的PB自然下降。
这时候,还有个不那么引人注意却意味深长的现象:好多客户机构竟然慢慢地不再配备金融行业分析师了……这可不好,我问谁要派点去啊?不过也没事,跟我抢派点的人也少了,因为很多券商也慢慢不配备金融行业分析师了……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