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艺融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基本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去年4月12日,《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正式发布。新“国九条”在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提出,“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实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投融资结构趋于合理,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
如今,新“国九条”发布近一年,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均稳步迈进。截至2025年4月3日,沪深北上市公司共有5415家,其中沪市2282家、深市2868家、北交所265家,总市值87.14万亿元。
天风证券策略分析师吴开达预计,随着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IPO上市、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多方面制度或进一步健全,ESG评价或被更多上市公司重视,同时海外收入多元化发展下抗风险能力预计将明显强化。
政策推动下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韧性增强
近年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被确定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要方向之一。往前回溯,2020年上交所开展第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上交所启动第二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来看,上交所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监管双管齐下,在复杂环境下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多家上市公司和机构作出积极响应,表示将重视并践行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然而,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与投资者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从偿债能力来看,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及2024年末,沪市主板上市企业的平均流动比率分别为2.25倍、2.14倍和2.23倍;而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平均流动比率则分别为3.11倍、4.86倍和4.64倍。
目前,第三轮质量提升行动已经开始。继前两期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后,上交所在今年3月份制定完成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上交所表示,将与市场各方同题共答,力争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沪市进一步扩大主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经营业绩长期向好、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
“尽管短期来看,部分财务指标有所承压,但上市公司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机制完善等长期成效将逐步显现。”吴开达表示,相信随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科创十六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等政策效果持续发力,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将进一步释放,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群体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突围
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行时
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夯实微观基础。除了财务指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研发强度、主营业务结构分布、出海规模占比等多维度因素也能反映上市公司综合质量水平。
具体来看,公司治理方面,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达64.87,再创历年新高,比2023年提高0.11。
研发强度方面,据统计,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共5856亿元,到2023年研发支出合计达到15593亿元,占营收比重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7500亿元,同比增长15.1%,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整体研发强度2.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需要高水平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或产品优势;
产业结构方面,证监会主席吴清今年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
海外收入方面,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个百分点。去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出海步伐加速,模式升级。从“新三样”到生物医药、电子等多行业,从单纯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升级产业竞争模式,在海外市场建立优势。
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将为资本市场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微观上是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重要手段,宏观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吴开达看来,整体而言,2025年“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主线日益清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进而推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双提升,为更好回报投资者提供坚实保障,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外部环境动荡下资本市场韧性凸显。与2024年初相比,无论是从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还是各行业估值整体水平都实现了明显提升,尤其是“硬科技”板块的提升更加明显。
(编辑 孙倩)
01:24 | 我国明确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路线图和... |
01:24 | 中资券商“出海”持续传递中国市场... |
01:24 | 中央汇金再次增持ETF 维护资本市场... |
01:24 |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2407亿... |
01:11 | OC证落地 低空经济“起飞”仍需跨... |
01:11 | 国家数据局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 |
01:11 | 业内预计: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整... |
01:11 | 一季度GDP前瞻:多家机构预测同比... |
01:11 | 商务部: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 |
01:11 | A股上市公司开启新一轮质量提升行... |
01:11 | 头部量化私募集体“按兵不动”坚守... |
01:11 | 多家公募基金发声:短期波动不改A...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