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4月7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导和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通知》提出总体目标,重点面向应用需求旺盛、发展基础良好、经济社会价值高、示范带动力强的领域,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经过两年试点培育,形成一批资源丰富、应用创新、生态繁荣、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数据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探索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新路径,积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运营经验,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运营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作为数据流通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正逐渐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核心力量。
我国高度重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2024年11月份,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到2028年,我国将打造100个以上的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加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也有利于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的发展。
为落实本次试点工作,《通知》明确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支持龙头企业运营可信数据空间,深化数据驱动型创新实践,完善数据供给机制,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等协同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围绕业务协同、资源优化、服务增值等供应链企业共性需求,打造一批数据产品和服务,培育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便利性数据产品和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用数创新。
《通知》还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和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提出相关指导。例如,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行业,支持培育特定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赢的数据流通利用机制,促进数据资源跨域共享和高效对接,构建高价值行业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方面,《通知》还提出,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求,探索公共数据融合企业数据创新应用的有效机制与激励措施,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有望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无障碍流通,尤其是龙头企业通过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可以整合上下游企业的数据资源,形成数字化供应链,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和响应速度。
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
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无障碍流通,还能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释放,增强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通知》在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构建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机制。打造场景驱动的数据跨域互操作新模式,实现多主体异构数据高效互联互通。通过构建数据目录、标识等方式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查询、发现与调用,提升跨域数据资源协同利用水平。促进数据空间各方开放数据资源和产品,沉淀一批行业社会需求迫切的数据资源,推动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与开放,支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袁帅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将催生数据交易平台、数据托管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如智能合约作为一种自动执行的合约条款,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为数据收益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等各方的权益和义务,确保数据交易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从而实现数据收益的公平分配。
“在可信数据空间的推动下,数据交易平台将更加繁荣,各类数据交易平台将不断涌现,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易服务。同时,数据交易平台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促使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袁帅说。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和推广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生态,促进数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这有助于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共创。
01:24 | 我国明确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路线图和... |
01:24 | 中资券商“出海”持续传递中国市场... |
01:24 | 中央汇金再次增持ETF 维护资本市场... |
01:24 |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2407亿... |
01:11 | OC证落地 低空经济“起飞”仍需跨... |
01:11 | 国家数据局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 |
01:11 | 业内预计: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整... |
01:11 | 一季度GDP前瞻:多家机构预测同比... |
01:11 | 商务部: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 |
01:11 | A股上市公司开启新一轮质量提升行... |
01:11 | 头部量化私募集体“按兵不动”坚守... |
01:11 | 多家公募基金发声:短期波动不改A...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