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OC证落地 低空经济“起飞”仍需跨越三重关卡

2025-04-08 01:11  来源:证券日报 

    ■姜帆

    2025年3月28日,中国民航局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颁发全球首批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运营合格证(OC证)。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让低空经济再度成为焦点。人们对这一突破性进展寄予厚望,但OC证的颁发是否意味着相关行业可以“一飞冲天”了?

    OC证的意义

    从试验到商用的“通关文牒”

    OC证的落地,无疑是低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获得全球首个载人eVTOL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适航三证解决了制造与生产的问题,而本次OC证的获得,则解决了“起飞”的关键一环,即确认载人航空器符合安全标准和运营要求,持有OC证的企业可在获批区域内开展商业载人运营服务。这意味着低空载人服务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逐步迈向大众消费阶段。

    OC证的颁发背后,是国家对低空经济的系统性布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将“低空消费”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支持文旅观光、物流配送等场景落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开通低空航线超300条,注册通航企业突破700家,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纷纷出台,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的上百个示范项目。各地还建立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策的东风,为低空经济发展扬起了前行的风帆。

    市场需求层面,低空经济的潜力同样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个性化旅游、高效物流配送等需求日益增长。在旅游领域,低空旅游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游客带来了新奇体验,逐渐成为热门旅游方式之一;物流行业中,无人机配送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上优势显著,尤其在交通不便地区或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配送场景中,其价值愈发凸显。不仅如此,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急救援时,无人机能迅速抵达现场侦察灾情、投递物资;城市管理中,可用于违章建筑监测、城市巡查等工作。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有了OC证,并不意味着低空经济就能一帆风顺地“起飞”,低空经济要真正腾飞,仍需跨越重重关卡。

    技术瓶颈

    从“实验室验证”到“规模化应用”的硬核攻坚

    虽然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低空经济的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短板。以eVTOL为例,其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极高,目前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eVTOL电池能量密度仅280Wh/kg(航程不足200公里),而国轩高科研发的400Wh/kg适航级电池尚未实现量产。固态电池商用还需3年—5年的时间,制约载人飞行器规模化投放。此外,适航认证周期(5年—8年)也远超部分企业研发周期,让中小企业资金链承压。

    国内无人机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智能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等关键核心元器件,尚不能完全自主掌握。复杂环境感知技术尚未突破,山区无人机事故率较城市高5倍。合翼航空通过500万小时虚拟试飞积累数据,虽将冲突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但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下的适航性仍待验证。

    eVTOL适航审定虽严格,但大规模商用后的突发状况(如极端天气、系统故障)应急能力仍需验证。公众对无人驾驶载具的接受度较低,安全事故可能会对行业造成阶段性冲击。

    空域管理

    从“碎片化”到“蜂窝化”的体制重构

    尽管政策已明确低空空域“可飞”,但如何“高效飞”仍是难题。当前,低空空域的动态监管与跨区域协调机制尚未成熟。例如,深圳跨海航线需协调民航、海事、军事等多部门空域权限,现有体系难以支撑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在空域管理上,尽管我国积极推进低空空域改革,划定了两类非管制空域,但目前低空空域开放程度依旧有限,空域审批流程繁琐复杂。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不断增加,对空域的合理规划和高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安全监管方面,低空经济涉及多种飞行器和复杂应用场景,安全风险较高,而当前我国低空安全运行监管技术和体系尚不完善,监管难度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行业整体声誉,还可能阻碍行业整体发展进程。

    此外,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多头管理”与“管理空白”并存的现象,“一站式”飞行审批机制尚未完善,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有待建立。这些管理模式上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全国低空空域利用率不足30%,部分地区审批周期长达7天。尽管深圳、合肥等26个试点城市推行“垂直分层、动态释放”策略(如工作日划为物流通道、节假日转为文旅空域),但全国统一空域编码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武汉、成都等地的空域开放程度差异显著。

    商业模式

    从“盆景场景”到“生态雨林”的价值链跃迁

    产业转型关卡同样是低空经济发展路上的一大挑战。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应用场景虽有所拓展,但普及率仍然较低,主要应用于农业植保、旅游观光、短距离配送、医疗急救等场景,且大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例如,eVTOL产品造价高、载客量少,应用初期主要面向对时间敏感、支付能力较强的小众群体,距离全社会规模化推广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我国低空经济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仅从无人机产业价值链看,原材料、零部件和整机制造等中上游环节产值占比达70%,而设计测试和运营服务的占比较低,消费需求端的产值仅为全产业链的15%左右。这种产业结构并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以OC证为起点

    构建天空经济新生态

    OC证的颁发开启了低空经济的“闸门”,但相关行业“起飞”绝非一蹴而就。空域管理的精细化、安全信任的建立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是决定其能否从“万亿蓝海”变为“经济引擎”的关键。唯有跨越这三重关卡,低空经济方能从“政策热”走向“市场火”,真正重构人类出行与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