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4月7日,全球资本市场遭遇剧烈震荡,A股市场也出现深度调整。针对此次市场异动,国内多家公募机构迅速作出专业解读,普遍认为短期波动缘于情绪面冲击,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并未改变。
多家公募机构认为,4月7日市场调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地缘政治风险推升全球避险情绪;二是海外市场波动传导效应;三是投资者情绪面过度反应。
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地产研究员胡致柏表示,短期的市场波动更多是对投资情绪波动的反应,在“噪声”中往往会被放大。历史经验表明,类似因短线流动性风险带来的调整往往都能快速修复。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基金”)宏观团队认为,中国政策空间充足,且市场对潜在的刺激政策仍抱有期待;若市场持续下行,政策资金或加速进场。
在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乔培涛看来,A股市场目前整体估值不高,中国权益资产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随着二季度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消费复苏主线或将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支撑。
就后市投资策略,胡致柏认为,短线避险情绪释放后,市场有望在政策预期下于底部寻找支撑,市场“做多”力量将沿着内需、科技自主可控等政策受益方向寻找配置机会,但也需要注意前期热门并处于相对高位的板块在市场流动性收缩下投资者降低仓位带来的压力。
长城基金宏观团队表示,在市场波动加剧期间,需要适当规避风险,价值、红利方向的抗跌属性更强。一方面,“高质量+高分红”的红利资产未来可能有更高更稳定的股息率,具有更高的配置价值;另一方面,政策资金对大盘红利稳定板块的增持也有望推动板块的相对收益有所提升。
此外,尽管市场短期承压,公募机构对中长期结构性机会仍持乐观态度。长城基金经理曲少杰分析称:“从中长期来看,市场情绪会逐渐稳定,投资者会重新评估企业的基本面和股息收益。高股息资产因其稳定的现金流和较低的估值,往往会在市场动荡时期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性。”
乔培涛认为:“从中长期维度观察,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持续巩固,特别是新质生产力领域已形成显著领先优势,科技创新浪潮方兴未艾,持续看好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成长性板块。”
公募机构普遍认为,随着政策预期升温及基本面边际改善,A股有望在二季度迎来修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