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强
再有8个交易日,上半年A股市场将收官。如以往一样,下半年A股走势成为机构最重要的预测主题,不少投资者也因此陷入选择困难。
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机构研究报告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依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其分析逻辑,可以说是投资者学习投资理想的“辅导书”。
从有代表性的券商报告看,对于下半年A股市场,整体以看多的乐观派居多,间或有主张震荡整理的谨慎派,特别看空的悲观派观点比较少见。
以兴业证券为代表的乐观派提出,A股2019年初形成的长牛仍在途中。其分析逻辑是,基本面角度来看,经济在疫情后的恢复中,价格层面PPI等在高位震荡,全部A股非金融全年有望实现40%左右的盈利增长。从流动性层面来看,全球面临高债务,PPI可能上涨明显,CPI可能比较温和,流动性很难发生实质性的收缩,易松难紧成为常态。在国家重视、机构配置、居民配置、海外配置的“四重奏”下的权益时代,叠加开放红利、大创新、全球流动时钟等催化,A股牛市还将继续。中信证券则提出“帆起逐浪高”,A股下半年将进入慢涨“三部曲”中的共振上行期,且四季度空间更大。
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谨慎派,则综合了增长、估值、政策及海外市场等因素后认为,中国市场整体中性、结构乐观。中金公司预计A股盈利2021年增长22.7%(金融与非金融增长分别为10.1%和37%),增速逐季回落。并建议投资者“轻指数、重结构、偏成长”。有机构还提示说,三季度可能是风险释放相对集中的阶段。
乐观派和谨慎派的共识是,看好非金融类公司全年的成长性。保守估计,净利润同比增幅预计可以达到37%以上,这是下半年A股结构牛的基础。在优势赛道方面,消费、科技、新能源、碳中和等推荐重合度较高。
对比谨慎与乐观两派的观点不难发现,流动性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乐观派乐观的基础在于目前背景下,流动性很难实质性收缩。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利率总体保持在适宜水平。易行长的这个表态,市场的主流解读是进一步降低了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改变的几率。这也是即便是谨慎派,也依然认为下半年A股有相当参与价值的原因之一。
对于投资者来说,机构的分析既然是“辅导书”,不盲信结论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去年年底,最乐观的研报曾提出A股2021年将登顶“6200点”。其风格方面预测提到的“循环牛”带来人民币资产重估效应,低估值金融周期崛起等预测,至今均未得到明确验证。
投资是对认知能力的考验。现如今技术创新、迭代和跨界融合十分迅速,在一个不断加速变革的时代,要想维持动态的平衡,就如逆水行舟,投资者的功课,不仅是选择投资,更多的是长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并创造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