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楼市调控持续升级。据新华社26日晚间消息,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副部长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
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上海、深圳刚刚出台楼市新政,剑指过热的楼市。
上海
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房管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10条措施,涉及土地市场、住房限购、增值税征免年限、差别化信贷政策等,直接对原先的楼市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
其中,《意见》着重加强了对需求端的限制,如第3条意见规定,离异夫妻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第4条意见规定,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第5条意见规定,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等。
1月25日,上海法拍房也被纳入了限购范围。
深圳
深圳则在一周内三度发布调控信息。
1月19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明确《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若干问题的函”,对此前“7.15新政”在途交易问题、高层次人才购房条件问题、居民家庭住房登记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其中最被关注的一条是,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此前“可以登记在双方名下”的细则不再执行。这也意味着,通过“假结婚”来获得购房资格的行为被“围堵”。
1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通报华润城润玺一期认购人购房资格、资金、流水等情况审核结果,其中提到,有12人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及资金流水记录等情况。上述人员在申购商品住房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规避房地产调控政策,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其行为已经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深圳住建局指出,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已将有关违法违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在查明事实后将相关失信行为推送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联合惩戒。
1月23日,深圳住建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查和管理的通知》,强调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查,进一步严厉打击“代持”等炒房现象。
《通知》提出8条措施,包括加强购房意向登记管理,严格审查购房人收入证明、征信报告、购房款来源以及银行流水单资格信息等,违规将暂停使用网签系统3年。
北京、广州
此外,北京和广州也对楼市调控发出从紧从严的信号。
1月25日晚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飞公开表示,接下来北京市住建委将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
在广州,近日,则传出银行业已被金融监管窗口指导的信息,个人按揭贷款面临“双管控”。广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在本月初表示,近期广州市住建部门按照工作计划,正在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哄抬房价和虚假房源、虚假广告、虚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
杭州
而今日(1月27日),杭州市再次出手进行楼市调控。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从住房限购、住房限售、税收调节和无房家庭认定标准及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控。
《通知》进一步加强住房限购,规定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同时,还规定将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赠与他人的,赠与人须满3年方可购买限购范围内住房,受赠人家庭须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政策(不含遗赠)。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综合自新华社、第一财经、证券时报等)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