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年来,市场对上市公司ESG关注度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披数量大幅增长。从沪市主板来看,776家公司披露2021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29%,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占比依旧不高。仅靠公司自发主动披露并不现实,建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披规则,提高ESG信披质量。
据记者了解,上交所将进一步推动ESG信息披露相关规则制定,兼顾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国情和特色,更好地反映中国企业ESG发展。同时,将推进支持研发ESG指数以及相关ETF基金等相关衍生投资产品,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投资,打造ESG金融生态,加强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生态循环,落实双碳战略。
沪市主板ESG报告
披露呈区域分化
从行业来看,上述正式发布ESG报告的776家公司中,披露数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化工、医药生物、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机械设备,披露数分别为65家、54家、52家、51家及47家;从地域来看,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几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披露数高于其他省份,上海地区共有118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北京地区107家、浙江82家、江苏69家。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绿色产业员曾文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积极进行ESG信披,最直接的作用即降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在ESG信息上的不对称程度,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积极披露ESG信息,是企业ESG自信的表现,同时或可提高ESG评级,将直接带来包括融资成本等方面成本降低。对于投资者来说,进行ESG投资的基础是对企业ESG绩效做出合理评价,因此上市公司积极进行ESG信披,是投资者做出合理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全局视角来看,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企业在披露ESG信息后,由于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第三方评级机构、投资者的反馈,企业往往会对自身ESG实践会有所反思、完善、展望和规划,有利于形成正向的反馈机制,最终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曾文婉进一步表示。
“近年来,单纯关注企业的财务绩效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市场需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ESG信息,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披露内容聚焦
碳减排等三方面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推动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披。2021年6月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格式与准则,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2022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提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包括ESG信息。
从沪市主板公司整体来看,ESG信披主要集中在“减少碳排放,践行绿色发展”“扶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驰援一线抗疫”三方面。
在碳减排方面,约970家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主动展示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近1300家公司已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机制,共投入环保资金1692亿元;约1200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合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0080万吨,环保投入及减排力度较上年均大幅增长。
扶贫攻坚方面,沪市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投入资金及物资合计金额近521亿元,帮扶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乡村发展经济,协同地方解决就业问题。其中550余家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号召,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近千家(972家)公司通过定点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教育脱贫等其他方式巩固脱贫成果,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疫方面,在克服自身产业链受阻的同时,沪市主板公司全力投身到保供工作中。2021年年度约448家公司生产疫情防控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2022年约430余家公司生产疫情防控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
A股ESG信披逐年增长
业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则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共有1408公司披露了2021年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曾文婉表示,近年来,发布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长,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率不高。其次,某些特定板块公司披露意愿较强,根据商道融绿数据,2021年沪深300成分股ESG报告披露率已超83%。再次,从E(环境)、S(社会)、G(治理)维度看,国内企业在G议题上的信息披露较为重视,但距离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此外,不同行业对ESG信息披露的认知程度不同,其中金融行业认知程度最高。最后,当前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主要以定性指标为主、披露质量有所提升但改善空间较大。
陈雳表示,在ESG理念下,上市公司需要完善企业ESG战略和管理体系,优化企业战略目标,并将ESG事项引入公司管理制度中;其次要及时建立ESG数据收集整理体系,出具ESG报告,履行ESG信息披露义务。
曾文婉认为,仅依靠公司自发主动披露并不现实,观察欧盟、中国香港等地,均有较严格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建议对上市公司ESG信披的要求应当适当提高,包括强制性程度,企业覆盖范围,信披指引的统一化、标准化程度上期待未来有所加强。
(编辑 张伟 上官梦露)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