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
周末听到的大消息,周一在“信心+信息”的股票市场发酵。11月16日,超过七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股票市场(如有)主要股指实现上涨,日经指数更是在29年来高点的基础上继续前行。RCEP的成功签署,让人看到了15国凝聚的自由贸易共识,更是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建设性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将大有可为、能有新为。
11月15日,RCEP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这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RCEP将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笔者认为,双重胜利的背后,是RCEP成员之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互惠互补,是区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的高效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在区域内资源、要素、产业结构配置方面的枢纽力。
首先,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紧密度不断加强,签署协议是“合作的竞赛”取得了胜利。
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本次签署协议的共15个成员国(不包括印度)。与之高度重合的,是我国经济的进出口结构——目前,东盟、日本和韩国分列我国第一大、第四大和第五大贸易伙伴。
今年,面对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并实现经济复苏,助力地区国家对冲疫情扰动,持续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增长7%,占外贸总值的14.6%。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7.3%;自东盟进口1.68万亿元,增长6.6%。中日贸易总值为1.8万亿元,增长1.5%,占外贸总值的6.9%。其中,对日本出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自日本进口增长2.7%。中韩贸易总值为1.62万亿元,增长0.8%,占外贸总值的6.2%。其中,对韩国出口增长1.4%,自韩国进口增长0.4%。
其次,中国经济是东亚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在RCEP覆盖区域内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与“化学反应”。
RCEP成员国之间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RCEP的签署使得成员国间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逐步统一,将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
由于具备强大的市场和充沛的产能,中国在RCEP成员国经济发展中处于枢纽位置,且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先进技术、要素、服务贸易的需求快速增加,能够产生多维度、多覆盖面、多适应性的价值外溢,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第三,伴随着RCEP的签署,我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配置的“关键调度员”。
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最优秀的“成分股”。我国股市目前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占国内GDP比例达到70%。近年来,资本市场积极发挥要素资源配置枢纽、政策传导枢纽、风险防范化解枢纽和预期引导枢纽等重要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本次签署RCEP的最核心措施包括对关税渐进式削减,这一过程需要更好的发挥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供给优势、产能优势,而这些高质量供给和产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已有的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正敞开怀抱欢迎的拟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可以进一步创新,发挥其对于生产要素资源的调配力量。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能够为外资提供更畅通的投资渠道和发展舞台。深入推进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等,都在深刻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要素配置能力。这种调配能力并不局限于对中国经济、内资的枢纽力,也对区域经济、外资形成流动引导、提供避险服务。今年以来,中国资产获得外资不断增配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区域经济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贸易合作发展的趋势中发展。笔者认为,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展现中国担当——这是中国经济对于RCEP的承诺,也是资本市场对于发挥枢纽作用、促进RCEP覆盖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份不容推却的责任。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