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会议活动 > 正文

圆桌论坛二:要素资源禀赋助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2024-07-05 18:45  来源:证券日报网

    

    话题: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的评价

    朱君: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要素资源禀赋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成为了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今天来到现场的,很多都是科创领域的杰出代表,我们看到当前A股也已经有超过5000家上市公司,接下来的第二场圆桌论坛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要素资源禀赋助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本场论坛由科创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合享汇智集团原总裁贺嘉杰,贺总主持,有请贺总。

    同时我们掌声有请谈论嘉宾,他们分别是: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融资处处长李方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

    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代数

    中关村发展启航基金董事总经理李伟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赵秋运

    有请各位嘉宾上台,接下来的时间交给贺总。

    贺嘉杰: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请到了各位专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这场是要素资源禀赋助力科技引领科技企业创新,我个人理解更多是技术的要素,因为办一家企业有人才、资本、土地,第一个咱们的话题就是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的评价,因为我们有一些专家在过程中给了我们指导,我想依次问问各位专家,关于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这个评价,下一步需要完善以及一些应用方向,希望各位专家从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中给一些很专业的建议,首先有请李处。

    李方:很高兴能参加《证券日报》举办的这个活动,这个评价体系确实也是第一次看到,刚才学习了一下,我觉得对于我们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评价体系也有比较好的一个引领作用。因为我们这个单位主要就是做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中小企业发挥在产业链上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给行业的龙头企业来做配套,上市公司一般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它的科创能力对产业的中小企业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另外现在科创板对企业的科创属性也提出了一个评价的指引,所以我也是希望后边能够把这个范围再拓展一下,面向中小企业也有科创能力的评价体系出来,谢谢。

    贺嘉杰:谢谢李处,结合自身的实践,对我们具体的应用点提出很好的建议。方教授,请您来谈一谈。

    方创琳:首先感谢今天这个会议邀请我来参加。刚才贺总问对于上市科技公司评价体系有什么建议,我觉得这个指标体系做得非常好,在咱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最低的尺度上,应该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国家创新体系有国家层面的创新体系,有区域创新体系,也有城市创新体系,再往下面是企业创新体系。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同时也作为创新最基本的细胞单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创新带动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去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今天我们发布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指标和相应的结果,我认为对未来各个企业,不管是大中小企业还是国企、民企,为这些企业未来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提一个建议,希望《证券日报》和科创课题组能够把企业创新指标体系这项工作一直坚持下去,过两三年能够发布一次。从每个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在近三年、近五年创新能力是提升了还是在下降的,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指挥棒。在指标体系完善方面,尽管这本书的名称叫《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实际上中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更贴近这本书的内容。这些指标体系分了三大类,包括创新的投入、创新的产出、创新的保障七大指标,都非常好。如果有可能,未来能不能增加一些创新的风险内容,因为创新有失败,有成功,对于企业来讲风险是承担不起,我们要容忍这些企业失败,在失败中继续成功,如果能够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增加一个板块内容,把现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的保障基础上增加一个创新的风险,有这个内容以后对于企业发展引导,对于防范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今天上市在市上,明天后天他们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不一定还在市上,对他们的及时转型,退市、改市会有帮助,这是我的建议。当然在今天发布指标体系里面看到我们的排位,如果有可能,可以通过内外有别的方式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反馈到企业里面去,让这些企业看到,到底我这个企业在创新方面哪些是长班、哪些是短板,对于企业更有针对性。这也是贺总在介绍PPT里面讲到,怎么样把成果应用到各大企业里面去,你把这些内容分门别类给每个企业内部反馈回去,当然公开不太好,反馈到这些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茁壮成长。

    贺嘉杰:谢谢方主任。像刚才郑主编讲的我们对应五百强,这个指标体系现在感觉还是有点多,五百强很简单粗暴,就是一个营业收入,很客观。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在看,是不是再做一些分类,后面我们再继续实践中去摸索。

    周代数:非常荣幸参加这次会议。我所在单位就是从事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战略和政策的规划、政策的研究、评价等等,我每年也发布国家层面的国家创新的指数,分行业、分门类进行技术预测、技术评价等等。我本人主要是从事科技金融相关工作,随着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后,在这个时点《证券日报》和合享汇智集团发布这个报告特别应景,而且这个报告我认真拜读之后觉得非常有特色,科技企业的评价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针对这个报告补充几点意见。第一个形成评价的目标,评价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它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识别风险,更重要的目的是揭示科创属性和科创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目标。

    第二个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目前里头评价方法相对单一,因为你的指标比较多,在权重赋予如果方法比较单一,可能会造成一些合成谬误。所以我建议是采取更多元的赋权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把各种方法进行叠加或者比较,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第三个这个报告很有意义,未来把评价的范围可以扩展到非上市公司,比如说独角兽企业、邓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等。我自己本人最近在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参与政策编制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以科创板为例,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经过了几轮修订,但是仍处于一个持续优化完善的过程。当前以科创板为代表,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在IPO招股说明书撰写过程当中,券商、会计所、律所进行审计评估和公开募股说明编写过程中间。哪怕是针对科创企业,其实更多还是关注合规性。对于企业的内在创新能力的挖掘,对于企业的增长性的挖掘,我觉得远远不够。除了定量的指标之外还有一些定性的指标,比如说很多企业是国家级重大的科技项目、科技平台、科技计划重要的承担单位,其实它的科创属性应该是有相应的绿色通道。第二个针对科创属性的评价。你刚刚提到营业的收入、利润的指标、规模性指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未来对于科创属性的评价要远远超出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的财务指标,要更好地挖掘它的技术内核,而且有很多行业,比如生物医药、工业母机、集成电路半导体,很多领域实际上长期处于亏损的过程,要允许这样的企业快速上市。我先说这么多,等会儿再补充。

    贺嘉杰:感谢周研究员,在我们的课题中给予很多指导,刚才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后面我们会继续完善。下面有请李总,他在投资方面有很深的经验和实践。

    李伟:首先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关于科创评价这个事,前期跟贺总也有过一些交流,在这里我大概有三点想说的。

    第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科创能力或者科创属性的一个评价,它肯定是不同的行业区别也比较大。所以还是我之前的想法,比如集成电路或者生物医药,我们首先要对整个行业的脉络,领域里的上下游、架构,要非常清晰。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是需要借助很多的专家资源、专家的评价系统来引进来,把它做得权威,因为只有你本身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特别熟悉,构建地特别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后做出来的评价的指标、结果才能更令人信服。

    第二点因为我本身是做一级市场投资的,其实就像前两位嘉宾说的,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评价系统现在上市公司这块评价完之后,他能不能未来给到非上市公司去使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是公开的,因为这个是强制要求披露的,但是对独角兽企业、早期非上市企业来讲,它的数据就不是公开的了。比如说未来想往这个方向去应用,如何获得这些企业的数据,这可能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评价的这一套模型或者算法,我觉得它可能未来需要面向不同的用户或者说受众,比如给政府的、给企业的或者说给投资机构的,可能一套东西能够衍生出不同的产品,给大家带来不同的价值,这个可能需要我们接下来在工作中去细化它未来真正落地应用的地方。

    贺嘉杰:非常感谢李总,有分类针有对性地应用,特别在投资实践的视角下,后边我们具体能把多项应用去做扎实。赵院长您谈一谈关于研究方面的建议。

    赵秋运: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就说两点。第一点说一下感想,第二点说一下建议。

    第一点感想。我们院主要是研究结构的,包括产业结构、创新结构,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本质最重要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怎么推动的,就是要靠技术不断创新,靠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科技和技术就是为了产业服务的。圆桌论坛主题是要素资源禀赋助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刚才主持人说了,要素资源禀赋就包括自然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数据作为要素禀赋写入国家正式的文件,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才能进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我认为应该和这个地方要素禀赋结构相结合,对公司企业应该和要素禀赋结构相契合。

    要素禀赋结构本质就是资本和劳动的比率,我们排的这些公司有不同的行业,其实它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公司年限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创新也是不一样的。刚才宋总说到创新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原始创新,后来才是集成创新,再后来是基础创新,对这些公司创新模式不一样,我们在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创新的模式。关于创新的评价刚才李处也讲了,国际创新评价体系,各省、各县都已经很丰富了。我们发现他们做的创新评价体系,全都是和最发达地区去比,每个地方、每个公司怎么对标,我们做权重的时候都是和最好的去对标,这是国际做标准的。后来我们和林毅夫教授在全球做了包容性发展指数,就是把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进行对比,对于企业,我认为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禀赋结构,就是企业所拥有的东西。没有上市的企业,未来为什么能够上市,有它的优势,这个怎么发挥出来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建议,我们做的是中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现在都是上市的,未来做非上市的,下一步能不能做全球的,这些公司进行对比。我们做的评价体系不能自娱自乐,我们要和全球进行对标,看看能不能和全球对标,具有全球的视野。虽然中国科技创新做得已经很好了,我们放在全球的时候是不是对标,也说明我们真正有创新的优势,科技创新能够助力产业创新。

    贺嘉杰:赵院长提出非常好的建议。从全球数据这块数据是可得的,刚才赵院长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化。这里边就引出了我们第二个主题,我想请两位这个领域的专家发表一下他们的见界,因为我们这个主题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现在各地都在拼招商、产业聚集,像李处的中心也在做产业集群,所以产业聚集在不同区域如何发挥差异禀赋,先请方教授结合他的实践谈一谈,不同区域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方创琳:刚才提到了怎么从不同区域的角度引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或者引领发展创新,今天下午我有很深的感受,我们今天发布的报告里面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我们看了一下大致上都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半边,西北半边都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一部分。胡焕庸线是中国经济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的发展线,这条线两侧各项生产要素、创新要素都是长期以来,大概一百多年都是全部集中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涉及到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创新要素在空间上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去选择到底去哪个地方落户。我本身是来自于中科院地理所,所以对于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布局、产业结构的选择、产业链和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做过一些研究,做过二三十个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全国地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的地方,怎么样选择一个地方去落户,企业才能获取利益最大话。

    第一个要量身定制这个企业的创新模式。如果这个企业做到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创新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很密集,你在这个大树底下,这样的企业就不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我们就可以借创新,企业自己拿他们的创新成果来转化,这就是一种选择。

    这些企业要在西部地区,离创新资源、创新高地比较远,也有可能就地培养自己的创新企业,就地去研发,就地建实验研究中心,增加专利,这是另外一种模式。所以在不同地区落户的企业,自己选择的创新模式不一样。当然也有企业说创新资源丰富,我离高校很近,自己还要建立自己的创新中心是不是更有利。当然是更有利了,作为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方,你所选择的创新模式是不一样的,至于是引进创新还是合作创新还是集成创新,或者说我干脆就是借质创新,这是不同的选择,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条件去选择。

    第二个建议精准赋能科创人才。人才对一个企业来讲是最大的资源,一个企业家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每个企业家的观念不一样,可以让这个企业一夜之间倒闭,所以人才非常重要。我们怎么样通过各种形势集聚人才,可以通过CEO训练营的模式,集聚全国经验丰富的人,对这些企业家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管理企业、经营企业成长的能力。我理解一个掌握创新资源、创新思维的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最后是因地制宜选择你的创新区域。创新区域不一样,创新结果、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完全不一样,在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就弱。另外一个问题我国不管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还是什么也好,都强调要相对均衡布局国家的生产力。在均衡布局生产力过程中,怎么样使创新资源、创新企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化,这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否则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局面将会长期存在,谢谢。

    贺嘉杰:感谢方教授,方教授对这块非常有研究,之前我们还联合摸索过中国产业重复建设的主题,这个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这个问题同时向赵院长请教,关于企业或者叫上市公司在不同区域差异化,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

    赵秋运:我们院除了培养自己的本科、硕士、博士后之外,还是25家高端智库之一,这几年我们带着自己团队为河北、东北、新疆、西藏、大同、晋城、珠三角、绍兴长三角都给他们做了很多智库政策咨询,给企业交流也很多,未来怎么才能按照要素禀赋驱动科技创新引领,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结构制宜最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在发展产业创新过程中谨防潮涌现象。我们去海边的时候经常发现海水一波不平一波又上来,其实就是潮涌,其实在产业方面有存在产业潮涌现象,就像前两年全国各地都在搞芯片,新疆伊犁也在搞芯片,包括广东也在搞芯片,上海也在搞芯片,这个时候产业要有一定的导向才可以,政府要制定合适的因势利导性的产业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谨防潮涌现象。

    还要针对每个产业创新进行分类。我们就是根据中国和世界产业的划分,原来的划分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在也有第四产业,而我们的划分是五大产业,就是根据这种产业的创新在全球的排名位次来分,第一个叫领先型产业,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在全球处于前沿之上,像白色家电、纺织服装,别的国家已经不去生产这些产品了。第二个叫中高型产业,这种产业还没有在技术前沿之内,我们还可以进行引进消化再吸收科技创新,我们不能说这种创新不是创新,包括模仿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创新是有结构的,都可以算是创新。换一个道路去和它竞争,这样的产业也需要一些人力资本比较高,包括研发周期比较短,这样的创新去进行。传统型产业,像东部纺织服装,绍兴的诸暨全球眼镜做的最好了,这些产业随着东部的工资很高,要转移到中部、西部,如果中部、西部没法接纳就转移到东南亚、非洲,这些销售、在品牌方面要进行创新,最后是战略型产业,战略型产业中国还不具备比较优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创新,像中国的大飞机、芯片,这些我们必须勒紧裤腰带要做的,这需要举国体制进行科技创新

    贺嘉杰:非常感谢赵院长关于五类产业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第三个题目是专精特新,现在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包括已经上市的,包括现在新上市的专精特新比重特别重,我最近接了一个课题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通过调研看有一些企业通过产业链的角度,即使上市了也变成一个微盘股,空间很窄,所以我想就专精特新企业在上市前,从政策、金融支撑上、科技创新本体驱动力上,请三位专家谈一谈自身的感受,先请李处。

    李方:我觉得可以从三个不同的主体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是从企业本身,实际上现在我们整个从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上来看,它就是要支持企业,尤其是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重点领域的产业,支持工业4G和关键软件领域的企业,所以说企业想要能够更好的得到,享受到这种政策红利,能够得到更多的金融的支持,你一定要主动参与到国家战略的大潮中,在这些重点产业链当中,你要去找到自己的定位,确实去把自己创新的能力给建立起来,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享受政策的支持。

    第二个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做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不仅包括金融机构的对接,我们有一个特别困惑的问题,每次只要一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但是真正去做融资服务对接的时候,又发现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就是说企业真正的融资需求和很多时候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实际上没有那么匹配是有一定关系的。金融机构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企业提供支持,利用它整合资源的能力补企业的短板,实际上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可能就是一个大学的教授,他创新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他在管理方面、产业化方面是做的很不够的,这些我觉得是金融机构的优势。最后还是要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现在要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机制,让三方面的角色各自发挥自己优势的作用,能够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能够把不匹配的情况更好的得到解决。

    贺嘉杰:感谢李处,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谈了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检验,周研究员,您对产业研究方面很有感触。

    周代数:我从供给和需求两方来说,跟李处提到的政策也有所回应。第一个企业是需求方,金融市场是资本的供给方,我先说供给方,这些年随着国家金融整体环境日趋友好,当然有很多具体的政策工具,尤其是金融工具还在持续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些政策上未来有待继续努力的地方,我谈一些不代表官方,就代表我个人的思考。

    第一个先说今天主题是资本市场,主要这几个方面都有优化的空间,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等,以IPO为例,最主要的可以进一步把科创属性评价的指引持续优化,让一些不大好判断的科创属性,或者从财务指标上、传统的发明专利的数量上不是很好判断的企业有机会上市,第二是针对未盈利的硬核科技企业、高精尖企业的上市,我们说美国七巨头,比如说像英伟达、特斯拉、亚马逊,其中有三家在上市的时候都是亏损的,而且以特斯拉为代表是在持续亏损,但是你不能否认它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得到了验证,比如未盈利企业、硬核科技企业上市的优化,比如说科技创新债,过去我们说券商、会计所、律所合规性的评价,它盯的是问题,这个是对的,有没有大股东占款…有没有关联交易,有没有其他的问题,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光这些遴选不出好的上市公司,只能遴选出四平八稳经营很规范的公司,对于IPO阶段去挖掘企业的科创属性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我把它称之为科技投行,这需要进行针对创新能力的挖掘,这个能力需要数据的支撑,跨部门数据的支撑,需要持续的评价方法的创新,这个工作目前还没有开始,未来应该在路上,这是我的推测。

    金融市场我就不详细说了,其中最核心的几点,包括一级市场投资怎么样让资本更有耐心,比如社保基金进行权益性投资管理的办法,保险资金进行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风险系数的调整,这些都应该快速的进行,其他的我们还有一些AIC的金融资产类的公司进行直接权益投资,怎么样去构建更有耐心,愿意投早投下投长期投科技耐心资本体系,这是一个核心命题。

    第三个问题是要建设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中国今天的市场里头仍然还存在大家讨论比较多歧视性问题,这种歧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叫规模歧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第二个叫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今天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之间已经超过3200家都是民营公司,民营企业在很多时候也是就业、税收、GDP、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这里怎么样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这个可能已经超脱于资本市场和一级市场之外的问题,我觉得相关的政策也是越发友好,包括新的政府的合作采购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对一些大额订单拆分等等比较好的做法,还有首购、订购的做法是非常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其他还有科技保险,现在财政补贴在推动科技型企业去购买科技保险,比如说员工责任险、中层险、高管离职险、知识产权侵权险等等。

    最后一点是持续的创新,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这里头我提最重要一条建议就是,过去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未来除了存量的财务数据之外,要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去针对企业的流量数据而不是存量数据,针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而不是存量结果,来开展,这里可以采取一些数据的手段,数字化的措施,IOT的方法,持续追踪企业实时现时的状态,而不是过去的状态,检测它的成长性,而不是过去的规模,这里头我们看到相关金融机构已经在开始进行创新,第一个方面是供给侧讲完了。

    需求侧我讲快一点,企业这一侧几个方面,第一个还是要锻长板,要让你的长板足够长,我们过去追踪日本、德国很多称之为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它就在某个产业链节点上某个特定位置上解决某个特定的哪怕是零部件或者小的产品,做成百年老店,我觉得中国未来需要越来越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个叫做企业锻长板,因为在一个分布式的社会之中,在一个存量足够大的统一大市场之中,所以锻长板尤其重要,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企业还是需要满足资本市场基本的规则,过去比如说一到财务审计的时候做合规的企业,应该更加合规,这是很重要的建议。第三个就是把自己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间的定位和画像做一个更精准的画像,了解自己在产业链中处于上中下游是什么位置,你所在这个节点上全球最牛的专家在哪里,一定不要把钱浪费,一定把钱放到最核心的人的地方,把最优秀的人才集聚起来。

    现在各个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激励…过去商业银行法第八条规定,没有办法用债权人的钱投股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突破,比如说高管激励贷款等等,所以用好人才,做好企业画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

    最后一点一定要拥抱新时代,拥抱我们所定义的新质生产力中间最核心的还是AI和数字化的这波浪潮,这应该是已经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晰的方向,拥抱新时代、拥抱AI、拥抱数字化,谢谢大家!

    贺嘉杰:非常感谢周博士关于供给和需求两侧给的非常精彩的阐述,最后李总。

    李伟:因为我们是一只早期的投资基金,我们基金本身投资了将近100家科创类企业,服务跟进过的企业将近几百家,其实过去几年对这些企业的观察有一个感受,在环境和政策发生大的变动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是被环境裹胁着走,或者被资本市场裹胁着走,很多事情它的决定、最终命运是不由自己的,所以在目前环境下如果对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提什么建议或者说些什么,我个人倒希望这些科创企业能够静下来、慢下来,提质增效,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或者未来能够达到良性循环的角度出发,去切切实实做一些事,比如说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毛利率水平,改善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这些听上去好像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根据我们的观察,过去十年由于创投的热潮,由于科创板的诞生,很多企业对于登陆资本市场的热情和期望是相当高的,所以整个企业往往在过去运营中冲着上市这一个目标走,有着突击上市的现象,包括一些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一部分其实后来也是很快就暴露了问题,所以这个其实是我们不太希望看到的,在新的情况下,我们已投的一家企业之前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业务和收入连年增长,但是巨额亏损。它看到自己短期内上市无望,所以转而把所有的精力和功夫花在公司内部管理改革上,比如提升单位人员绩效,用一年多时间,目前这个公司整个的情况基本面可以说是大大的改善,不仅扭亏为盈,而且现金流状况非常好,我们看到企业这样的转变比看到他上市更加的欣慰,因为我们觉得上市只是一个企业的里程碑,不是终点,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才是更大的价值所在,这是我们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这块的想法。

    另外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了关于IPO的节奏,耐心资本,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领域,特别是耐心资本这块,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我已经感觉到市场上的变化,包括今年新募集的母基金存续期都比过去有所延长,基本都是10年以上,甚至我们看到了12年、14年的存续期的母基金,这都是对于耐心资本的回应,未来这样好转的现象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对科创企业、资本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谢谢大家。

    贺嘉杰:非常好的消息,耐心资本从4+4、3+3现在到十几年,应该说今天意犹未尽,由于时间关系,其实还有不少的话题想交流,也希望几位专家持续能够关注《证券日报》关注我们上市公司的科创能力研究,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建议,谢谢几位专家,谢谢大家!

    朱君: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请大家回到嘉宾席就坐。今天的大会让我们看到了专业思考碰撞出的火花,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正如各位嘉宾所分享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发展现状,更要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乃至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还需要关注行业内的合作与共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通过通力合作,我们才能汇聚更多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和支持。是大家的真知灼见,让今天的大会更加精彩纷呈。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共同见证中国科创事业新的辉煌!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