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铠阳:第二场圆桌论坛的关键词是“破浪”。
下面有请:火花思维创始人兼CEO罗剑
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
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
拉勾创始人兼CEO许单单
学霸君副总裁宋超
VIPKID副总裁李国训
经过上一场圆桌论坛,希望这场论坛中,我们形成更多观点的交互。
第一个问题,在2020年底的时候,如果让各位企业家用一个关键词回顾这一年,您会做怎样的选择?
罗剑:平淡,对于在线教育公司而言,因为没有预料到的疫情,预料到了疫情后的回落。
蒋铠阳:刚才很多嘉宾都分享了在线教育和资本的热潮,您这个平淡怎么理解?
罗剑:我们并没有做更特殊的事情,按照计划在走。可能资本更疯狂一下,疯狂来疯狂去,我们就那样。不会因为资本疯狂,对我们供给侧驱动的小班课业务带来多大的收益,还是只能做自己。
蒋铠阳:您还是更加关注到行业产业驱动方向上。
吴佳峻:从行业来看,可能“边界”这个词比较重要,疫情把边界冲破了,很多人看到在线教育,尝试在线教育,渗透率有很明显的加深。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的科技跟教育的融合,以前都是一些人工智能算法类的,现在看到很多关于内容方面的,关于形象生动的,5G的,还有动画的,可能会有一个比较不一样的提升。
蒋铠阳:边界是非常好的词。在线教育边界被打开,在线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在线不能做的?
吴佳峻: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很多论坛把在线和线下做对比。在线和线下各有优势,它会解决更多的问题。未来有可能是家长会看孩子具体情况选择在线还是线下,或者融合。现在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有可能是家长或者用户不知道孩子到底什么问题,有一种乱投医的感觉。未来思路比较清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会有明确的判断,找到一个高效快速解决方法。
蒋铠阳:苏鹏总,您的关键词是什么?
苏鹏:我看的更多的是“教育”,教育有两方面,一是今年特别的情况,其实就是在线环境市场教育,或者群体教育的过程,会让大家在被动或者主动情况下接触一下在线教育,无论在线教育提供方是公校,还是线下机构,在短期时间内筹备一个相对偏在线的产品,还是大家传统做在线的情况,今年几乎所有学生都接触到在线教育,所有人都对在线教育有了认知。如果这一点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就是提高认知的过程。二是内部过程,大家肯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体验,现有产品是否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过程。
许单单:对比前面所有教育公司来说,我们最初主营业务不是教育,拉勾是做招聘的。我们三年前是做教育的。今年的关键词就是“跨界”,我们本来做招聘,碰到疫情,招聘业务放缓,教育跑得更快。对我们来说是跨界,疫情促使跨界更快一些。
宋超:两个关键词,一是下沉,由于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方式进行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度提高,三四五线城市渗透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效率完全显现出来的。二是回归,回归教育本身。今年资本市场有一个理念就是让教育回归初心,有很多方式,更重要就是教学质量,师资质量,学习成本,互动有趣的东西。教育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好的内容和服务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技术赋能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实现它的价值。
李国训:从行业角度来说,今年关键词应该是“熬战”。有三个含义。一是温度高了,能煎能熬,在线教育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今年是井喷。二是少儿英语领域经过过去几年厮杀,格局已经明显。大班课,有说今年烧了4、5亿,大家每家都有不少于10亿美元的子弹,明年要烧掉,前几年他们担心怎么赚钱,现在担心怎么花钱,这是很头疼的学问。三是教育是慢火,需要熬,慢慢磨。今年不仅是我们,还有很多公司,无论是扩科还是做自己产品满足更多需求方面,开发了很多的功能。
蒋铠阳:感谢大家的分享。今天第一个话题,在座企业家所在服务客户人群从低幼到K12应试,再到成人都有覆盖,不同阶段人群的需求和供给产品侧有什么样的心得?
罗剑:很多人都知道火花思维,都是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的用户。火花思维专注于学龄前或者一年级开始,我们现在也在往高年龄尝试。三年级及以下的年龄段,火花思维是第一家公司采用了带有剧情的交互动画的小班课公司。通过公司的儿童认知发展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还有魔笔最强的团队通过八九年打磨的课程,我们发现这个年龄段有同伴一起学习,有老师来引导,有丰富有趣的课件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是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你在北京没有看到朋友圈发火花的海报,就说明你周围没有妈妈。这种方式孩子也喜欢,妈妈也觉得省心。
我经常收到微信,大概内容就是回到家看到孩子写作业,老母亲眼泪汪汪,太难得了。这是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跟大家分享。高年级没有发言权,后边的嘉宾来讲。
吴佳峻:我们主要是应试阶段,学科教育,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在线补课。我们教孩子知识点不是一个首要目标。我们首要目标是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这是一对一最大的魅力。每个孩子成长路径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会有很多的原因。你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用什么样的老师,用什么样的教课方式,都是非常因地制宜的。我们在这块做的还可以。不在于我们讲多少课,而在于通过老师对他的陪伴,包括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四方可以将这个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解决,基本上他未来的学习也不用太愁了。这是我们的理解。
苏鹏:有道比较特别,少儿和K12都有。对于少儿来讲,兴趣导向和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还是很重要的,小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认知性,主要是主动学习的逻辑。对于K12来说,帮助学生找到一个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背后带来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对很多学科很恐惧,包括家长,恐惧点来自于没有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方法。考试最终的目的就是选拔,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选拔放在不同的分组里面,这是考试的目的。每个不同的考试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最适宜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探索过程中希望摸索到的。这不是传统意义讲通过老师经验获得,而是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到合适的方法。这是K12未来技术会起到很大作用,大数据或者收集处理过程中更重要。
许单单:今天大部分都是做K12的,K12有两个条件,一是家长是决策最主要的决策方,而不是个人、小朋友;二是学习本身是一个检验标准,回去之后在班级成绩有没有提高。这两个标准在成人领域不存在。成人自己就是决策方,那是家长,是不同的。K12有默认的考试,成人没有默认的考试。成人教育最核心的是他为什么参加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好多年了,大部分职业教育公司把教育当作核心。K12可以把教育当作核心,但是对于成人来说,他学完这些教育以后,要参加看不见的考试,包括就业、找好工作、加薪。
回到职业教育,教育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K12几乎都是全部。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提供好的教学内容是一部分,同时要提供好的服务,最终让他升职加薪也占50%。
成人不但要教好,还要保证好的结果,就是就业。
K12生命周期非常长,大家广告是3到12岁,没有人说高三怎么样,K12可以容忍早期一两年现金流是负的,负的不代表什么问题,未来L期能拉长就可以了。成人教育生命周期非常短,意味着成人教育不可以采用K12资本战的打法,必须每个用户都要赚钱。这次没有赚钱,未来大概率就没有赚钱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这个领域和K12不太一样的地方。成人教育效率要特别高,当下要付钱。
蒋铠阳:过去你们打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平台,您觉得今天咱们做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其他成人教育玩家是否有优势呢?
许单单:职业教育大部分都是纯职业教育,今年疫情倒了很多职业教育公司。过去培训机构、教育机构收入里面将近50%、60%都是获客成本,教育K12当下更高。获客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成人找到好工作是最大需求。学生参加完教育是要获得好的工作,拉勾是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招聘平台,我们本身对接好了招聘企业的需求,给到学生。从学生招募到学生毕业之后的出口,两头都打造了。我们这种招聘平台做教育,对比原来的教育公司,是降维打击,在获客和出口对他们都是降维打击。我们去年正式上线,做了一整年,我们做了7年招聘收入和教育收入基本上一比一,收入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宋超:学霸君也是做K12教育的,主要做在线一对一。它有一个用户需求就是个性化的。对于我们来讲,如何完成个性化的学习。以前很多教学模式跟中医一样,望闻问切,老师教得好,没法用定量的方式讲他为什么教的好,就是通过经验。
我们现在可以用技术的手段让教师教得更好,缩短他成为名师的时间。我们前几年做了一个高考机器人,背后是AI教学系统在教育场景落地。通过AI教学系统可以培养老师的个性化培训能力。针对这个学生,老师应该教什么,提供給学生相对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李国训:就扩科问题,我们最早学员是3到5岁,现在已经上高中了。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家长很大的需求。它背后有两个逻辑,一是教育公司平台化,VIPKID是最早把家长转介绍做好的,主要增长主要靠家长转介绍做起来。家长口碑以及对品牌的信任具备了向年龄前后、学科上拓展的需求。二是教育时间周期够长,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耐心,做正确的事情,把你最好的资源巩固了。举例,我们在少儿英语赛道里面,最好的就是外教。我们招聘外教用了最高标准,选择北美外教,它会形成一个叠加效应,在今年疫情期间,整个获师成本降低了90%。因为都是有教育经历的,大部分都是教师,在Facebook里面,教师可以相互背书。前几年提到黑外教的时候,我们找北美调查公司围绕北美教师的资历,以及犯罪记录,通过他们州的数据和联邦的数据,拿到我们手上。虽然数量不大,但是这是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基本上都是同样一个理念,把好的、长期的事情做好。
蒋铠阳:感谢大家精彩的分享。
苏鹏总提到年龄结构从高到低都有覆盖,您怎么看待不同年龄段用户做导流和转化,比如说从低幼到K12。
苏鹏:从年龄角度来讲都有天然结合,从小到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实际上过程中很复杂。家长在不同年龄段的时候心态转变很明确。一般情况下,家长会认为10岁之前小朋友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10岁之后现实告诉你,到底是不是天才。小学升初中基本上不考试,初中之后就变成真正意义的应试阶段,整个在家长选择产品或者对于教育需求是不断改变的。从少儿阶段,家长更关注素质教育,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体育,集中在应试教育之前。开始有应试阶段,会对于学科教育重视程度更高一些。这是家长整个心态变化的角度。
在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些家长对于产品的关注点和策略不一样,机构应对策略不一样。少儿产品,更多启发兴趣,应试产品客观要有效,大家关注点不同,你对于团队内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你在不同阶段需要匹配不同的策略。同一个团队很难匹配不同的策略,哪怕是同一波家长,都有转移和合作过程。这里面有大量的衔接和内部工作要做。这块逻辑上或者理论上,或者年龄上,这是很紧密的结合。实际运行过程中,上一个论坛讨论扩科,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衔接阶段也需要创造更合适的场景做衔接。不同于外部转化,核心还是内部创造更有机的场景,做出转化的流程。
蒋铠阳:非常好的分享。
吴佳峻总,您怎么看?
吴佳峻:我比较赞成苏总的观点,不同年龄段需求是不一样的。可能你当时衔接过来了,但是发现这两年,家长的需求慢慢变化了。你认真总结,还是有可能顺畅的。因为它会有一个惯性。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真实的需求,还是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衔接还有一个问题,前面上去了,是不是能产生这样一个需求,也是一个问题。
蒋铠阳:罗总,您怎么看?
罗剑:我没什么不同意见,讲的很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你下面做的好,上面一定做得好。上面做的好,下面一定做得好。
蒋铠阳:在不同年龄拓展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
李总,您也是品牌专家,一个企业在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或者不同科目上面,是不是要采取多品牌的策略,您怎么考虑?
李国训:因为我们内部扩科满足不同需求做过很多的尝试,一把血泪史。我们有很多的思考,我们有单独的品牌在用户口碑没有做出来之前,不会扩科。无论向上,还是向下,以前我们是外教课,还有“双师”,做启蒙的,我们都是科目主导。
蒋铠阳:大家都提到了我们课程类型上有一对一、小班课、大班课不同模式。不同产品形态对应的需求本质有很核心的差异。比如说一对一非常像咨询行业,宋超总也提到一对一核心诉求是点对点,强交互、个性化。这个方向和咨询非常像。小班课看起来更多的是点对多的输出,部分交互,这和传统的培训行业有相似之处。大班课是最好的老师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这对比传统行业非常像广播,包括大家都尝试AI课、轻课的模式,这是内容对点的输出。这个行业根本属性更像出版。
大家在不同班型上面的探索和思考是怎样的?
李国训:从商业来看,大家觉得AI课和大班课商业模型更好,实际上是一对一和小班课。从家长体验来讲,学习效果最好的肯定是一对一和小班课。尤其是低幼阶段,一个孩子面对AI,孩子都不尊重老师。如果是真人,这种互动非常有效,这种反馈以及激发兴趣效果非常好。再加上学而时习之,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我们觉得从家长体验来说,尤其是在一二线高端产品肯定是一对一小班课为主导,把学习效果做上去。这个过程把大班课和AI课学习技术融入其中。未来这个班型会打乱,各种技术在里面。我们公司一些课程里面,AI应用已经达到10%了。
宋超:班型的问题,无论是大班课,还是一对一,模式之争持续很长时间了,没有结果。我在这儿不评价。
做任何事情就是回到原来的本质,教育本质就是提供一个好品质的教学和服务,这是核心本质。你做班型并不重要,做教育永远寻求是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最优解。根本的问题就是满足千差万别的教育需求,很多形态存在就是合理的,不是说一个形态要取代其他的,一个形态最好,最根本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教学和服务。
吴佳峻:不同班型从我的角度来理解,这代表着家长对于个性化和标准化的追求。大班课当中出来的时候是非常标准化的。到现在来讲,还是这样的,并不是能够满足需求。到后面年龄分组,增加了很多个性化的环节,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一同满足家长的需求。
一对一,一开始觉得是非常个性化,后来我通过调研和一些培训,可以将师资团队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宝藏,个性化意味着解决你的问题,这两点都要非常均衡。小班课比较综合,在线小班课尤其高年龄段,越高年龄越复杂,未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蒋铠阳:罗剑总,刚才提到小班课运营的压力,还有低幼年龄AI课怎么提高孩子的兴趣,你怎么看?
罗剑:首先AI课也好,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最终还是你能否满足教育本质上的需求。回到本质上的需求,孩子愿意不愿意学习,学习有没有效果,能不能增加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或者掌握知识的强度、好坏,进行不同的辅导。最后就是学科的本质,英语、数学、语文天然是不一样的。数学课,没听说过小学阶段自学把大学阶段数学说完。英语课,小学是可以把高考之前英语学完。语文课,学校教的,永远不是考试考的。每个学科不同,妈妈也觉得不一样,英语教不了,所以找教育机构,数学是自己不是教不了,是教不会,语文是到写作文的时候教不了。一对一在小朋友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精神上的辅导。每个年龄段,每个学科,每个小朋友遇到的问题不同。
今天聪明的创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满足了孩子和父母各种各样的需求,很难说有一家公司把全部都做了,火花思维更多尝试的是小班课,跟每个创业团队思想有关系,为什么教育产品很难做到一模一样。英语既然都有这么多年历史出版社,培生等等,那么牛的出版社,都有教材,为什么搞教育的外语公司还是自编一部分,有些人说我是针对中国学生做的,因为是第一外语,非母语的学习,培生在香港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所,专门教英语的,为什么还要自研的。我就特别迷恋小班课,我觉得小班课是陪伴,愿意尝试,大家上起来很开心,有竞争。有些人觉得崇尚技术为先,全部AI课,不想管那么多老师,各种技术、各种手段满足不同的需求。
蒋铠阳:罗剑老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苏鹏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鹏:如果看线下教育行业,这个发展时间更长,也是多授课模型,这满足了差异化群体的需求,归根到底还是差异化的。有的觉得是一对一关注度更高,小班课对于一个群体的学生来讲,在平衡和关注度,以及教师互动之间,大班课可能是老师特别好。线上大班课是用互联网手段最大程度提高主讲老师的效率,看上去大班课在线下是优秀老师供给模型解决了。
刚才您也提到相对应的态度,像广播一样的情况,大班课是内容标准化,再就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和传统教育相比。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从一开始强调技术因素,如果说在线教育只是把视频从线下搬到线上,类似电视教学。这个过程中,希望基于我们的探索,也希望通过技术手段,用技术辅助的方式提高课程形态。现在处于行业比较早期的阶段,真正从“双师”大班课出现,也就是几年时间。大家的产品还在不断迭代和探索,只要有进展,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整合,可以解决功能性的问题。
因为教育行业需求注定多样性,家长关注点不一样,有的关注平台,有的关注内容,有的关注学科,自然就存在各种各样的业务和形态,我们相信未来肯定是大班课、小班课、中班课或者一对一并存。只是说各自群体规模不一样,不会因为某一种模式一统天下,这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
许单单:我们是做成人的,成人和小朋友不一样的就是成人自制力强一下,我们做了大班课、一对一,小班课没有做,这和行业的特点有关系。
至于AI,我们还没怎么太用。我们感觉到用户还是需要服务。看到行业里面AI公司好像发展不是特别好,可能用户是需要服务的,AI服务终归来说还是做不过人,还是需要人在里面。
蒋铠阳:感谢大家行业的分享。
新的十年里面,我们看到教育最大机会在哪里?
罗剑:在线教育刚刚开始,在线教育的投资基本差不多了,以前投教育的现在不投教育的,都投消费品牌去了。现在头部活着的品牌口碑比较好的,都是靠今天抱有初心、远大理想的创业者去做。在线教育刚刚开始,之前几轮投资交了很多学费,也摸索了很多经验,今天踏踏实实做就行。
蒋铠阳:现在资本投向已经很明确,对于现在还没有开始创业,想要进入教育领域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罗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做教育?并不是所有人、创业者跟教育初心挂钩那么深,你为什么一定要做教育呢?
蒋铠阳:感谢。吴佳峻总怎么看。
吴佳峻:现在来讲,在教育大框架里面已经定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在,赛道还是没有细分下去。现在你再去做很简单的,做大班还是什么样的,很难做下去,因为有头部做。怎么做呢?就是你错位竞争,做一些有特色的课程,特色的产品,小而美,或者非常不一样的思路,或者预判到未来家长理念的转变,直接是一些细小的,没准就可以颠覆你。
再就是下沉的市场和低端,其他行业有成功的例子,尤其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在这个圈子里面一定有一个巨无霸,但是它又会生成另外一个庞然大物,可能现在还没有看到,还是需要对这个行业再细分研究的,对用户的需求往下细分的理解。这样可以做出一些有特色、差异化的产品。我个人非常期待。这种产品如果能抛头露面,应该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产品。
蒋铠阳:苏鹏总,未来十年的机会,还有刚才您分享的时候,您提到不同班型最终可能是一个共存状态,取决于用户规模。预测十年,十年之后,不同班型在市场占比是怎样的?
苏鹏:十年最大的机会,就像罗总说的,现在在线教育门槛已经很高了,大量的投入,如果做同样的事儿,确实创业机会很小,实话实说。我觉得教育行业归根到底是产品和内容的行业,它实际上是结果为导向,产品为渠道的行业,这点很重要。实际上如果看到核心机会,是你能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给家长,提供给学生,提供给受众,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产品独特的价值。这在教育行业反复证明,无论在什么市场阶段都有很大的机会。教育行业本质是内容行业,这是一个持续性的,不见得未来十年,是一个持续的机会。
说到比例的问题,线下目前看最普遍的班型是小班课,目前最多的。大班相对少,一对一相对于小班也是少的,小班课在线下是最合适的。小班课解决了两端内容,一是需求,一是供给,如何稳定的提供教师质量,提供相匹配的服务。从线上角度看,客观上讲,主讲能力会被放大化,从技术上放大化。实际上对于学生体验是另外一回事的。如何能够在放大过程中,不失去这里面的关键体验,是整个所有班型面对的问题,包括一对一,小班课也是,这个过程中如何感受到现场的体验。大班课在班型扩大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和效果,更好的产品认知。只要能解决最终现实问题,可能是行业中比较多的模式。目前还在探索。现在谈到产品和内容终局还有点早,大家还在过程中。如果大家持续探索,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强内容的行业。
蒋铠阳:单单总,您怎么看未来十年?
许单单:K12非常火热,K12是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大学,大学是国有的,大学的教育、教的内容,对比社会的需求,GAP值越来越大。无论他大学怎么学,都面临和社会需求不一样的地方。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GAP值也越来越大。我们毕业15年、16年,学校教育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这些年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教育基本跟不上。这就存在市场,我们要在市场里做一些事情。
刚才罗剑也说,一个创业者干吗来这个领域呢?这个领域有龙头林立的感觉。但是你学会计专业的人大概率不会做计算机,做计算机的,大概率不会做设计师。这些行业都是非常散的,这意味着这个领域可能会出现很多的机会。关于会不会整合?我们拭目以待,我们也在期待。
宋超:未来十年,技术赋能能够给教育公司创造更大的机会。现在不管在教学整个流程的体验和教学方式、模式,教学效果评估,包括教学方面,用技术来做,没有很大的潜在空间和未来机会。
今后十年,我们应该会看到越来越多技术赋能教育,提升教育,有助于教育减负增效场景出现,越来越多看到通过技术赋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体验到更满意的教育服务。我认为这是很大的机会。
李国训: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一方面,中国的家长是全世界最愿意在教育方面做投资的。另一方面,面临社会信息化,每个人的知识从小到大都会觉得不够。K12赛道可能比较拥挤,一些格局已经出现,更大范围的教育赛道里面有很多机会。比如说知识付费,应该也是教育,有一个朋友做知识星球,大家不太关注,只要一个小团队两三个人,拉起团队来,一年能赚两到三千万的收入。这都是教育学习和模仿的机会。
蒋铠阳:感谢各位非常精彩的分享。国训总提到,教育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投资,我们在一级市场上,除了教育,还有消费领域,我们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和消费完全不一样的点,教育本质属性是有投资属性,它是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投资,正因为投资的属性和普适性,相信教育行业有穿越周期的能量。
祝愿各位企业家能够蒸蒸日上,企业持续创业周期,谢谢大家。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