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小笋
热门企业的业绩说明会、投资调研活动总是门庭若市,而对应的是,不少企业只能承受门可罗雀的冷清。但是,热闹和冷清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一些企业在沟通投资者时的心态“飘在天上”,这其中,延伸出的价值投资理念贯彻和投资者保护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监管部门倡导价值投资,多部门提及重视投资者的有效沟通交流。但是,自5月1日以来,数百家公司密集地发布了线上业绩说明会的信息,有一小部分公司出现了唱独角戏的现象:没有任何投资者前来提问。这不禁让人困惑:每家企业都有数万户的股东,到了业绩说明会这样的场合,竟然一个关心公司业绩的投资者都没有吗?
诚然,科技的发展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了解沟通之间架起了更多的桥梁:电话、邮件、互动平台、电话会议、实地走访等,然而纵使有这样的“组合拳”,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在链接投资者上做了很多无用功。相较搭建齐全的平台,有效沟通的内容显得更重要。
上市公司沟通投资者,不能总是“自我感动”,搭建了多层次的平台,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投资者,就要反思是不是应该“山不过来,我过去”,主动放下身段,积极联系投资者,传递公司的积极信息,以吸引价值投资者和公司共同成长。
此外,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效沟通背后,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应该引发关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链接上市公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对一高层交流、走访被投企业等,都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投资参考信息。然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线上平台、公开电话等是使用最多的沟通上市公司手段,但这些平台的效率及获得的有价值信息量较其它形式明显不足,而中小投资者又恰恰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人群。对于这部分投资者,建议上市公司尝试更主动的方式,联系投资者积极沟通,以更好地传递公司的声音,也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所投企业,分享成长、警惕风险。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