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獐子岛扇贝去哪了第2季疑问重重 恐难再推责于冷水团

2018-02-02 14:45  来源:新浪财经

    2月1日消息1月30日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修正2017年净利润预测为亏损5.3亿元-7.2亿元,而此前曾预计年盈利约1亿元。虽然A股上市公司只有年报需要查存货,但獐子岛在10月25日公布的抽测检测结果中表示,2014年以来的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但为何现在会突然发现存货异常?去年四季度发生了什么?是扇贝“跑了”还是病死了?目前獐子岛并未披露存货异常的原因。

    扇贝去哪了第二季恐难再推责于冷水团

    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生长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公司根据虾夷扇贝生长情况及订单情况进行捕捞与销售。据此推算,今年捕捞的扇贝应该是2014年或者2015年播种的扇贝。新浪财经查询发现,獐子岛上述两年底播的虾夷扇贝面积总共约为120万亩,2017年可采面积也应大致在此范围内。

    多家媒体均报道,獐子岛捕捞扇贝的船员表示2017年11月捕捞时就曾发现大量死亡的扇贝。什么会造成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

    在2014年10月第一季“扇贝去哪了”时,獐子岛给出的理由是,2011年底播海域为119.1万亩、2012年底播海域为29.56万亩的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虾夷扇贝近乎绝收,公司巨亏逾8亿元。

    新浪财经查询虾夷扇贝相关资料发现,虾夷扇贝此前经常在夏季海水温度过高时发生大规模死亡,有研究称从生物学和病虫害学方面均未找到原因。更多研究表明,虾夷扇贝死亡率与海水温度密切有关,獐子岛附近海域养殖扇贝体大批死亡通常出现在6月底至7月初。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杜兵、张义钧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论文《北黄海底层冷水团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外长山岛海区养殖扇贝死亡的影响》中称,其研究表明,冷水团影响獐子岛养殖区的时间为5~7月份。扇贝体大批死亡通常出现在6月底至7月初,显然与冷水团的活动密切相关。

    如果去年夏季时獐子岛附近海域再次遭受冷水团侵扰,造成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话,那么獐子岛在9月26日至10月18日进行的秋季检测时应发现异常。其抽测方式有一定说服力:以视频计量数量、以采集器采集扇贝测量规格,视频装置通过水下摄像机拍摄海底画面,同步传输至电脑,视频装置在海底拖动,可以采集0.6米宽范围内的视频图像,通过拖动距离测算出采集面积,清点视频中扇贝个数,测算出单位面积扇贝数量。抽测涉及2014—2016年底播预估到2017年10月末未收获的海域面积135万亩,调查点位达120个。

    而獐子岛在10月25日公布的检测结果中称,在抽测中,2014年以来的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

    冬季并非冷水团影响的主要时间段,因此四季度虾夷扇贝存货异常似乎不能与冷水团原因挂钩。而且獐子岛董秘孙福君曾表示,在研究透彻冷水团异动规律前,公司将不会在50米等深海域进行虾夷扇贝养殖。2014年獐子岛底播的区域面积约60万亩,仅很少一部分位于深海。

    如果獐子岛早就发现了问题而未及时公告,期间獐子岛第二大股东东和岛一号基金在12月还精准减持1612.39万元,公司会遭受更多质疑。

    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

    如果獐子岛如其公告所称,在秋季抽测中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的话,那么2017年10月以来海里的扇贝出现了什么异动?是爆发了什么流行病吗?相关历史研究或可参考。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蓝淑芳上世纪90年代一篇论文中称,据扇贝养殖和研究单位反映,长山岛海区(獐子岛附近海区)养殖扇贝在夏季经常出现大批死亡,从生物学和病虫害学等方面均为找到原因。其认为,温度忽高忽低的急剧变化,是造成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于佐安等人2013年发表的《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可能致病因子的探讨》论文中,对獐子岛所在的辽宁省长海县2010发生的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进行了调查。

    虾夷扇贝属于冷水种,高温对虾夷扇贝生理生长影响很大。

    该文称,长海县2个虾夷扇贝养殖海区的患病扇贝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进行相关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人工感染,不论是低温、高温还是虾夷扇贝合适的生长温度,虾夷扇贝的病毒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感染组濒死虾夷扇贝也没有出现脓疱等明显外观症状,不符合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虽然浮筏虾夷扇贝组织内发现了与自然界虾夷扇贝组织内大小相同的病毒粒子,但由于不符合病原学相关法则,因此该病毒粒子可能不是造成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文章也认为温度可能是导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而17℃很可能是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起始温度,也就是病发的胁迫条件之一。

    根据虾夷扇贝死亡率的调查结果和温度变化可以看出,7月上旬海区水温在16℃时,扇贝还没有发生大规模死亡现象,但到7月下旬海水温度达到19.56℃时,扇贝开始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死亡率突然提高,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当夏季高温期结束时,虾夷扇贝累计死亡率达到75%左右。室内温度梯度养殖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17℃养殖试验组的累计死亡率为66%,14℃养殖试验组的累计死亡率仅为12.2%。

    文章最后称,尽管该病毒粒子不是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却很可能是造成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间接因素。病毒粒子造成机体损伤或免疫力下降,从而给其它病原感染宿主造成了机会,在高温环境因素影响下最终导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历史研究表明,之前发现的病毒并非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因,而温度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病发的胁迫条件。

    更多信息待獐子岛披露

    底播密度过大的话也可能影响养殖扇贝的死亡率,2014年时其亩播密度也遭质疑过高,孙福君当时解释称测算方法不准确。

    獐子岛高层介绍,2014年该公司计划的虾夷扇贝底播面积约60万亩,相比2013年的78万亩和峰值期的129万亩,底播面积有所缩小。獐子岛2015年度虾夷扇贝底播面积仍然为60万亩,共投放了虾夷扇贝苗种约38亿枚。据此测算,2015年苗种投放密度约为10枚/㎡,并不过高。獐子岛也宣称作业过程根据水流速度,再结合出舱机和员工播苗速度,来设定好船速,达到既均匀,又合理密度的播种。

    冷水团因素的主要影响时间段已过,历史疾病研究也未有力支持流行病致死的判断,养殖技术中的密度疑问似乎也没有很强的解释力。苗种方面獐子岛2015年底播的贝苗除自育苗种外,仍然采取与组合业户联动的方式,但对苗种规格、质量进行了更严格的把控。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獐子岛突然再称存货异常,需要獐子岛披露更多海洋监测和养殖方面的信息。

    比如,獐子岛2015年对底播各个环节进行了记录,有员工称,3年后虾夷扇贝收货时,采捕上来的扇贝可以追溯到底播的船只、苗种来源、苗种收购人员,甚至苗种是哪个业户养殖的都可以查询到。上述资料獐子岛应该在调查分析时予以详细说明。

    獐子岛目前仅表示在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

    另外,獐子岛需要解释,在第一季“扇贝去哪了”之后,公司宣称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海洋监测和预警,但为何仍然上演了第二季。

    獐子岛2014年年报称,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研究与控制,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北黄海冷水团水舌波动对扇贝生理生态的影响、海洋牧场建设的风险评估与适用性管理、适养海区的甄别与筛选、北黄海生态容量评估等。

    之后还表示公司海洋牧场包括多个层面的环境监测及预警控制系统,海洋牧场生态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内部技术服务体系日渐成熟。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