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新时代资本论坛 > 第四届论坛 > 正文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A股应研究主动退市空间

2020-12-11 15:0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桂浩明.jpg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 桂浩明

    各位领导,下午好!感谢证券日报举办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有机会相聚在这里。

    论坛刚开始,我想讲的话题有点煞风景,讲一讲退市。我想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始终被大家经常提起的一个问题是好像有生没有死,现在有4000多家公司,但是从最早期的退市开始,90年代就有退市,到现在大概就是100多家公司退市,不到200家。换句话说,进资本市场很难,我们的门槛很高,这两年通过注册制改革,开始降门槛,提高包容性。但是应该讲从退市角度来看,有进展,但还不是很大。

    最近几次中央级的会议当中,讲到了2021年的资本市场,重点好像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进一步推动注册制改革,在现行的科创板、创业板基础上,进一步推动。

    提到第二件事情就是讲到退市,没有退市,我们很难想象资本市场未来会怎么样发展。有人说从数学角度做题,如果一个交易所最大的一个容纳量有多少家公司,一个板块好像没有超越万家的数字,唯一的是新三板,维持了一万多家,现在大概是8000多家。这当中有什么规律,我们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很明显,一个市场不可能无限让各类公司越来越多,公司太多的时候,可能很多公司只能会被边缘化。

    我想讲的是退市制度,现在有人说我们没有退市,实际上在我们交易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建立了退市制度,而这基本上是从条文来看,学中国香港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家退市公司是(水仙),是我们公司做的。但是很长时间里来看,退市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最主要的规定是连续三年亏损,但是连续三年亏损,又给了一个宽限期。宽限期以后大家就可以找办法,企业亏损了,亏完了以后,过完年用一些办法,后一年搞成盈利,所以退市政策的执行不强。

    很大程度上退市政策不是没有,但是缺少威慑力。我们市场当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因素,不愿意让企业退市,或者企业退市之后的影响。地方政府有保壳的任务,都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证券化,一个地方需要考察你今年上了多少公司,不愿意退市,都有一种天生保壳的动机,跟上市难也有一定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企业来说,上市了之后拿到了好处,有流动性,如果退市了,这个好处就没有了,所以无论怎么撑也要撑起来。有一个公司三四个人,租了20多平米的房间,还是能支撑10亿、20亿的市值,还在拼命保壳,保壳的目的是因为我们的发行比较困难,过去排队时间很长,所以就导致你有壳,就有壳资源,就有人去借壳。公司很差的时候,有可能卖壳,被资产重组以后了,公司改变了面貌,市场上就出现了炒垃圾股,往往是ST还是有价值的,很多资金会涌进去的。之前,每到年终的时候,上市公司开始出报表的时候,这些重组、买壳和借壳的行为就会出现。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投资者也不太愿意让企业退市,退市了,股票就没有价值了,或者价值大幅度的贬值。散户是套牢了,进去不动了,一定要熬出头,所以对退市很反感。有一家公司要被退市,中介打电话来,说能不能写一点文章,为什么要退市,说怕股民去闹事。过去我们之所以退市存在问题,有制度缺陷,也跟社会氛围,同时和市场环境是有关系的。这些的问题根子上对退市问题的认识,在资本参与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存在着对退市认知上的一些误区。

    应该让什么样的企业真正来退市,过去我们推出的一个标准,一个是业绩不好的,但是客观上来说,资本市场的功能是不是业绩不好就必须要退市,随着注册制的推进,这个局面已经改变了,大家不是认为亏损就应该退市,退市的维度应该更多,最主要的就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你不能经营下去,你就不应该在资本市场。第二,你是不是还具备公众公司一般的基本条件,你不像一个公众公司,就不应该在公众市场中交易。第三,留在市场当中,是否是这家最合适的选择,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最合适上市,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并不合适留在市场当中。企业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你进入资本市场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不能说这是一个唯一的选择。所以过去就存在这种误区,因为这个误区,所以大家都决定企业业绩差要退市,重组一下,有的还是债务重组。

    第二,大家也有觉得退市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不稳,退市会造成股民血本无归的。是让它勉强留在市场当中,形成虚假的稳定,还是真正让它退掉以后,让市场能够提高质量。不久前有关部门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口号,今年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换一个角度来说,你只有通过两条路,加强上市公司的整体能力,盈利能力,包括治理能力,另外一方面,不符合条件的人退出去。过去我们把这个当做一个稳定市场,不让它退,这就是一个认识误区。

    我觉得还要从一个企业的视角来说,很多企业愿意留在市场当中,不愿意退。把上市作为一个圈钱的目标,但是我们想,当一个企业真正正常经营的时候,上市能够通过第三方融资,股权融资,当然是他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上市公司要具备要求,能够肩负起更高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把这些社会责任只是为了融资而来,那么这样的企业本身在市场当中就缺乏应有的,一定的地位。

    所以我们说退市问题的时候,存在着种种怪象,或者不和谐的地方,本质上和认识上的误区有关。这当中我想要提到一个问题,我们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前提是企业的视角,什么样的企业在市场中是不是存在上市了,经过运行之后,不再适应了,有没有这种情况,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做一些社会调查来解决,但是很失败,没有公司认为我应该退市。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海外市场的数据,经常有人会去说,国外退市多少,我们就退市多少。国外真正被强制退市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主动退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当中,在2000年只有5000个公司,现在差不多是这个数字,有几年比5000个还少。有的企业在那里很难有融资能力,市场关注率下降,交易也不活跃,它觉得挂在那里,还承担了很多被监管的成本,作为公众公司有很多的责任,还不如退市了。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觉得发展到了这一段阶段,不再需要依靠资本市场,过通过私有化。中概股很多私有化是为了回到国内来,寻找更高的估值,但是私有化以后就退市了。

    我们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有没有主动退市的空间,我们国内也有主动退市的,比较多的是发生在05-07年这个阶段,因为那个时候股权分置改革,有一些大股东当中,就把几家企业退掉了,以前有中原油气,辽河油田等,现在都退了,还有上海航空也退市了。这种退市算是主动退市,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或者收购兼并的模式,一个壳就不要了,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

    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主动退市几乎还没有,是否真的没有?我想新三板可能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新三板有一万多家,现在只有八千多家了。一种是退了以后,转板了,现在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之后,大概有30%的股票是来自于新三板,起到了一个培育的作用,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些不符合条件退的,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但是觉得本身意义不大,所以就选择退市,所以这当中也是给了我们选择。随着今后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很可能给企业有多元化的选择,有上有下,主动退市的量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我们对于公司质量管理上,还是要加强强制性退市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除了经营性指标的亏损,要看主营业务的规模量,还要引入一些交易性的指标,比如说每天的交易量,股价和面值,今年退市的就是跌破面值。还有股东人数少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具备上市公司的条件,可以把这些条件在必要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深入,我觉得我们是可以让一些真正缺乏公共公司基本特征的企业,能够让他们退出来。

    当然在这里还想提到一句,对退市公司来说,特别是引入退市制度以后,退市公司肯定有一些问题,或者不符合公众公司的条件,但是退市公司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公司。另外有主动退市,也需要给退市公司寻找出路,现在把它推到三板市场中去交易,还存在公众公司的基本特点,为公司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空间,或者将来成熟了以后,还可以重新上市。

    另外还有就是退市公司当中,股东利益的保护问题。退市了以后,如果在经营上问题的有一些公司,股东是不是能提出一个诉讼,或者引入一个集体诉讼的规则,能够让它退市,保护好退市的投资者的利益,这样对公司的经营者,对公司大股东是一个警示。

    我想简单就退市问题说一下个人的看法,一个完整的市场应该是有生有死的,当我们退市市场完善了,成熟了。回头来看,上市公司的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谢谢大家!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