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信息部张莉,因为宋志平会长今天有国资委的一个重要会议,无法参加本次峰会,委托我代他参会。
前不久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峰会,共同来探讨交流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更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从前,我们认为数字化只是某些特定行业的事情,在有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并没有那么紧迫,但经历了这场全球疫情后,我们突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所有行业,包括那些传统行业,都显得非常紧迫,非常关键。对企业而言,加速数字化已经从未来的转型趋势,变为了现实的、事关生死的竞争压力。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6.2%。其中,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
即便如此,我国产业数字化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先进制造领域数字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只有积极抓住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数字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才能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早在今年5月13日,发改委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对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速新兴数字技术与全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在当前所处关键防疫期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脱困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针对“加快数字化发展”也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以新一代通用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根据我们协会的调查,在疫后的快复苏大发展阶段,我们的企业家们已经迅速行动起,加速组织建设、变革领导力,利用自身品牌力和产品力迅速转向数字在线平台。一些企业以抗击疫情为契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凭借云、网、端的新信息基础设施,弥补经营损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缓解裁员压力、精准控制库存、保障生产生活,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未能深层次利用数字技术获取价值创造,严重制约了我国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的进程。如何摆脱关键技术“卡脖子”成为我们绕不开的艰难课题。
二是数字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缺乏。人才缺位直接阻碍了企业发展,比如企业管理层,如果缺乏数字化思维,就不会及时推动数字化变革,谈不上有个清晰有效的顶层设计;企业员工如果缺失“数字化”技能,在产业改造执行就不会彻底,从而谈不上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领域各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一方面,不少制造企业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质量、重制造轻服务的观念,忽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不能有效挖掘利用数据价值;另一方面,部分信息技术企业不能充分把握制造企业的工艺和业务流程,难以准确满足转型需求。
受以上因素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时陷入了“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首先,也是最为紧迫的工作就是培养数字人才,既包括管理人才也包括技术人才。管理者要求对数字化具有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才能迅速找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技术人才只有具备数字化专业能力,才能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把关键工作落到实处。在这方面,高校可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试点,企业与高校构建长期高效的人才孵化机制。欧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这是个有效的突破口,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与高校进行多元合作。
其次,做好推广数字经济的标准体系,让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创新找到合适的土壤。
一方面政府层面出台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相关税收减免和扶持政策及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主动利用激励制度,为关键项目、关键产品开绿灯,为特殊人才做好股权激励等措施。
第三,着力共性技术研发,头部企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领头羊。我们可以优先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聚焦核心业务和共性业务数字化转型方案为杠杆,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头部企业应发挥其社会价值,集中资源打造转型标杆,让其他企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在数字化领头羊的带动下,可以从个体转型上升到产业协同转型,进而形成矩阵效应。
各位嘉宾,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拥抱第四次互联网创新创业浪潮、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数字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只有我们大部分企业都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努力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才能驶入蓝海。上市公司是我国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上市公司应该在数字化建设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适应更高要求,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面对数字化浪潮,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是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和部署,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律管理作用,做好服务,根据上市公司的切实需要,协助促进上市公司进行数字化的探索和转型,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2020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