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则专业性非常强的通知,刷屏了笔者的微信朋友圈。
这则通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名称很长,叫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刷屏朋友圈,在笔者看来是因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特别是买了房的,对此深有体会。
比如,一套购房合同上写的“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的使用面积或许只有64平方米。这“消失”的16平方米,就是公摊面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不同房地产项目的公摊面积会出现很大差别。
正常情况下,我们购买房子,都不是按照实际使用面积来付款的。缴纳物业费、供暖费亦是如此。换句话说,这“消失”的16平方米,都算进了我们的购房成本、缴费成本当中。公摊面积计价大行其道背后,还隐藏着诸如重复收费、偷面积等问题,大家对此都是抱有怨言。因此,住建部此次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这样做将会解决哪些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一番解答值得关注:其一是解决套内建筑面积相同而住户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大、住宅结构类型多等因素,造成住宅墙体厚度不同,导致套内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而套内实际可使用面积不同。其二是解决住户使用面积不透明的问题。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算易于住户自行测量,实现“所见即所得”。而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在没有专业支撑的情况下难以做到。可以说,从技术角度明确按套内使用面积交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又有一个新的担忧出现: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是否会导致房价上涨?或者说,以后按照套内面积来计价,开发商是否会提高单价,以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对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没有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部分打着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
不管怎么样,在笔者看来,这则通知之所以能刷爆朋友圈,主要还是大家对当前的房地产关注度非常高。而“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规范的主要还是那些对公摊面积玩“猫腻”的行为。
就像本报2月25日刊发的文章所言:公摊玩“猫腻”难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