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远
6月份以来,多家大型央企国企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布声明,称被不法分子冒用名义、伪造授权文件,通过非法线上投资平台,推出有其公司背景的理财APP,并提醒投资者务必警惕,谨慎区分。
这样的“李鬼”,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便已发布过类似声明。
为何“李鬼”们频频看上央企国企?一个重要原因是“李鬼”们希望让央企国企背书,给投资者造成诸如“可获得优质资源”“风险可控”“平台和理财产品‘跑路’概率低”等假象,为自己“贴金”,以提高信任度。
根据国资委5月底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效益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2281.9亿元,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14388.1亿元,同比增长15.1%。
另外,根据国资委此前公布的数据,2012年—2022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31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李鬼”们看上了老百姓手中的钱。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
笔者注意到,虽然住户存款扭转了4月份的减少态势,但同比仍是少增。业界认为,这背后或许意味着居民消费和投资理财的需求正在复苏。
此外,存款利率不断调整,老百姓手中的钱需要一个投资的渠道。“李鬼”们正是看中了居民的这种需求,通过假冒的平台干违法之事。
笔者认为,需要各方合力,不能让“李鬼”们有可乘之机。
从监管的角度看,需要多部门加强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李鬼”,让他们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要通过多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防范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防骗意识,让“李鬼”们无所遁形。
从央企国企角度看,一方面,针对发现的“李鬼”,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在显著位置做好提示工作。此外,还可以建立举报机制,让群众对诈骗行为进行举报。
从投资者角度看,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者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眼前的高收益迷了眼,遇到把握不准的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机构或企业咨询,以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另一方面,遇到“李鬼”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监管部门举报,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