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诗钰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多地集中发布“政策清单”,开启全力“拼经济”模式。
就“政策清单”所涉及的领域,从今年1月份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可见端倪。华泰证券数据显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分省市看,约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速目标在5%至6%,8个省份增长目标在6.5%及以上(GDP总和约占全国的17%)。其中,有4个省份2023年GDP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6个省份2023年目标与2022年持平。公布目标的省份和地区中,大多数消费及投资目标均高于增长目标,已公布省份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5.9%、7.8%。由此可见,提振内需将是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而促消费、促基建、稳地产相关政策自然会加码。
多地政策红利不仅出手重,而且政策争跑的“加速度”也提了上来,不仅要“拼经济”,而且更要“拼信心”。因为信心往往比黄金更可贵。
首先,多省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为企业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利率进行优惠、对首发上市企业进行千万元奖补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更增添了企业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前行动力。
其次,简政放权暖人心。一些地区的政策强调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如提出“6小时通关”要求、“一网通办”“掌上办”“跨省通办”等,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大大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强调服务不打折。只有让“删繁就简”成为常态,才能使市场主体办事更顺心。
三是,监管机制稳人心。经济平稳运行及市场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监管机构的有效参与。如多地提出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加强督导问效等。只有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下,才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总之,只要各地坚定信心决心,把“拼经济”摆在最突出位置,把集中发布的“政策清单”科学落地,今年中国经济“开门红”完全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