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会议活动 > 正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经济增长动能持续积聚

2023-11-17 14:33  来源:证券日报网

5.png

    到了岁末的时候,大家心里面多少有些忐忑,有些迷茫,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盘点过去的一年,对新的一年做一个展望,这也是大家共同的一个期待。借此机会,我简要地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国金融经济的走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

    一、中国经济外部确定性上升

    这样一个观点在过去多年大家感觉好像有点儿与众不同,怎么讲这样的话,我们总是说不确定性是上升的,下行压力很大。

    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过这三年疫情,大家看到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和分工体系受到的冲击,世界经济目前仍然是触底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说今年经济增长3%,明年只有2.9%,不增还降了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速度下滑了。

    仔细一看,我们看到10月份的预测说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只有4.2%,当时预测今年是5.2%,但是最新做了调整,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有4.6%,高盛公司的预测明年是4.8%。世界经济有2.9%的增长,说明是有韧性的。今年外贸增长有0.8%,但是明年会达到2.3%。传统贸易投资都在逐渐恢复的过程当中。

    虽然世界经济在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内生动能正在积聚、恢复。当然我认为明年的中国经济不可能只有4.6%、4.8%,我认为一个政策的预期目标5%左右还是要努力的。

    2、全球通胀压力放缓,各国央行政策表现不一。10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跌到了3.2%,距离它的政策目标2%只有一步之遥了,这就意味着年底美联储加息可能不会有了,这就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打开了,明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减低了,我们明年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间打开了。

    3、中国与美国等国际关系出现变化。德国总理不久前来访中国,昨天习近平主席又接见了日本的首相,中日关系也会缓和。英国的卡梅隆出任外交大臣,他是当年开启中英之间黄金十年的人,我相信中英、中欧、中日、中美关系会出现止跌企稳,这也是一个确定性。

    地缘政治冲突,过去的一年我们人类社会管控战争风险的能力是经受了考验。

    总而言之,我觉得从根本上讲最大的确定是去年二十大咱们自己确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路线。习主席这一次出访美国,我们进一步强调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事实上今年以来商务部、发改委都很努力,积极地申请加入CPTPP,这是当今世界标准最高、要求最严的一种自由贸易协定。

    我们知道过去20多年,WTO基本上陷于瘫痪了,但是现在也是风起云涌、暗流涌动,各种双边、多边合作依然在曲折中前行。所以,经济的全球化我觉得它在波浪式前进,不会逆转,这也是一种确定性。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重大利好。

    二、中国金融经济走势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波动,但是环比来看是回稳向上。因为有基数效益,三季度环比增长1.3%,年增长率5.2%,经济增长的动能积极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各项政策能够到位,再加上世锦主任讲的结构性改革如果能抓住机会的话,我相信未来可持续发展长期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一是CPI止跌企稳。物价水平止跌企稳,特别是PPI,从5.4%收窄到2.6%,看物价应该优先考虑生产的价格指数。

    二是PPI探底回升。PPI里面上个月回落得比较多,主要是猪肉的价格拉低了,这个参考价值并不大,如果仅仅看CPI这个所谓的通胀指标来考虑我们的货币政策,我觉得这是不科学的。一个简要的方法,就是(PPI+CPI)÷2,目前已经处于稳定了。10月的情况会越来越好,经济周期的回升是上升的,1963年出生的人要退休了,消化过去三年留下的历史欠账,就业的情况明年、后年会越来越好,不用担心,收入的水平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

    投资、消费、需求三驾马车,尤其是投资非常不给力,现在还在往下掉。投资在稳定增长当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是现在很不给力,主要的原因是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受制于政府的财力,还有外部性当期的经营现金流是比较差的,这一块我们不能无限的扩张。制造业投资在低端制造业我们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投得多、亏得多。高端制造业是短板,但是创新能力不匹配,光有钱是不行的,是搞不定的。所以,在制造业这一块儿也很难上去。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有关房地产市场我自己的研究心得有简单几点判断和大家分享。

    三年前(疫情之前)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关键性的支柱作用,是支柱产业,主要体现在在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大概占了1/3,居民的购房消费支出占了整个居民消费支出的1/3,房地产相关产业拉动GDP的增长,对当年的GDP贡献大概是1/3,房地产相关行业吸纳了接近2亿人的就业,6亿多就业人口劳动力中大概占了1/3。这几个1/3,但是现在出现了悬崖式的下跌、调整,体现在土地的出让收入每年少了几万亿,开发商的开发投资规模每年少了几万亿,房企的营业收入少了几万亿,城乡居民的购房支出少了几万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靠我们刺激刺激再刺激,我觉得绝无可能,不可能回到从前,现在还在下降的过程当中,体现在销售还不给力,库存比较多。因此你靠银行、靠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让开发商扩大投资,那是不可能的,这是很难的,还是负增长。

    解决这个问题我的一个观点,可能有一点儿与众不同,要另辟蹊径。从房地产里怎么找回来呢?首付款下降,贷款利率下降,还款期限延长,已经延长到100岁了,这个金融创新非常给力,但是不管用,不可能回到从前了,整个需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出路在哪里呢?我觉得第一就是在数字经济这个领域,我们扩大几万亿的投资。第二在双碳战略环境治理领域,每年增加几万亿的投资。第三在健康养老领域、服务领域,我们扩大几万亿的投资。通过这个新的几万亿,三个几万亿的投资增量的投入,来弥补房地产市场的剧烈调整导致的重大缺口,实现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增长。

    但是很可惜,我这个思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消费拉动经济贡献很大,三季度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95%,这是消费很强劲的回升,还是因为投资很弱、外贸很弱呢?显然是后者,相对比例是上升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90%以上显然是不正常的,这是扭曲的。

    实际上在10月份的时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但是环比是很低的,因为去年有一个基数效应,说明我们整个市场销售特别是消费增长的潜力是有限的。当然原因很多,从结构上看,住房的消费支出占了居民消费支出的30%多,汽车消费占了10%左右,新能源汽车上升的比较多,但是燃油汽车是日没西山,未来是每况愈下的。民以食为天,食品、烟酒这些吃的东西消费支出占30%左右,但是这一块儿上升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靠大家每天吃四顿饭,大家都到淄博吃烧烤去拉动经济,这是有限的。还有30%是文化、教育、旅游、卫生、医疗、养老、体育、娱乐,还有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块空间似乎是无限的,是有空间的,但是从根本上讲是收入的水平。长期以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低于国际20个百分点,大概只有44%,这是根本原因。老百姓的收入低,前面也讲到口袋里没钱,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根本上讲是扩大收入,这就要靠改革了。

    我近期看到有很多好的观点,逐步取消户籍制度,这是很好的。农民60岁以后一个月只能拿到一百多块钱,我能不能增加一千块钱,每个月拿到一千块钱,消费立马就起来了,但是这一年要增加好几万亿,钱谁出?老龄化社会来临了,每年的养老金、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太低了,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老百姓没有钱消费。怎么样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

    这是讲市场的消费这一块儿,我觉得是个慢变量,不是那么容易能够上来的。当然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好的方面,就是咱们还有一些网上销售,这些都不错,房地产这一块儿我估计还有两三年的调整时间,没有两三年是起不来的。

    前面世锦主任说要小心伺候,房价跌不得,也涨不得,现在是不涨也不跌,总体是跌,没有交易量。近期大家看到有一些老百姓年轻人对奢侈品消费好像起来了,他们问我什么原因,是不是经济现在好起来了,大家预期改善了,我说不见得,更大的可能是大家短期内不想买房子了,还不如豁出去该花的就花,可能是替代效应,不一定反映出经济现在内生的动力有多强,不见得。

    外贸的情况大家看到了,现在已经恢复到常态了,因为今年全年国际全球的贸易增长只有0.8%了,中国过去10%甚至20%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回到了负增长。人民币基价增长0.03%,太低了,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负的贡献,对于GDP的贡献是负的贡献。主要原因是什么?世界经济低迷,外部需求减弱,更重要的是大国关系复杂了,我们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订单悬崖式下跌,这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拜登的演讲进一步强调了去风险,要分散化,就是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们觉得跟中国打交道是一种风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人家就是这么想的,你想改变他们也是很难的。

    按照去年的情况看,外贸对我们顺差的贡献,去年创下了历史新高,8776亿美元的顺差。但是这是一个历史高点,不可能再有了。其中75%是美国和欧洲贡献的,美国贡献了4000亿美元,欧洲排在第二,还有东盟排在第三。

    大家想一想,要想挣钱肯定要跟有钱人打交道,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来自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订单在增加,但是这种订单的结构、需求的结构和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消费品,家庭的、居家的日常消费品居多,发展中国家是农机装备、皮卡,需求结构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这个调整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的背景下,大家看到高层是高瞻远瞩的,要缓解跟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系,这对我们的经贸合作是有利的,把经贸合作的压舱石给我找补回来,进一步夯实了。否则大家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已经提前行动了,他的产品要卖到美国、欧洲,感觉不合算,就卖到越南了,因为他们卖到这些国家是零关税,我们卖给他们至少是25%的关税,生意很难做了,成本不一样。

    所以,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稳定大国关系,当然也不太可能说我们跟美国的关系就好了,但是至少止跌企稳了。我们把大国关系定格、稳定下来,不冲突,防范冲突的风险,这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未来还有一些挑战。

    工业这一块儿表现是最好的,但是也不尽人意,规上工业增加值向好,但是还不是很理想,10月份同比增长4.6%,不给力啊,意味着中小微企业很差,经济增长5.2%,工业这一块儿只有4.6%,就要靠服务业拉上去。服务业确实不错,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服务业,交通、运输、餐饮业,各种租赁服务、物流,还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这是稳步回升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消费。

    制造业现在又掉头向下了,说明整体的实体经济这一块儿并不稳定,内生增长动力并不强,而且不稳定。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也是掉头向下的,说明整个经济还是在探底、筑底的过程当中。

    从货币金融形势来看,前面也讲到了整个货币是比较充分的,但是毛细血管大家感觉好像资金还是不足的,还是紧张的,传导机制也并不通畅。过去一直讲融资难、融资贵,我们过去一直努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贷款利率,一年期已经下降到已经有3.45%,以前基准利率起码有7%、8%以上,说明融资成本更低了,但是真正的这种需求在哪里?金融机构很难找到贷款项目,找不到好项目。原来我们找银行还要公关,现在银行求你找好项目也很难找了。

    我们还看到一个新的情况,结构性的问题最近几年有所暴露,从信贷资金流向来看,一个流向企业,一个流向居民。疫情前这两个流向大体上是比较接近的,60%资金流到了工商企业,40%流到了居民部门,投资消费基本上是匹配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剪刀差扩大了,80%流到了工商企业,20%不到的资金流到了居民部门,这个问题就来了。

    按照我们的传统思维好像支持企业就是支持传统产业,但是不是,你把大量的钱投到企业,企业有大量的库存,销售不出去,没有居民消费需求,那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没了,所以PPI依然很低迷,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实际融资利率还是很高的。

    现在美国的通胀率下降到3.2%了,联邦基金利率5.5%,实际利率也就是2%多一点儿。我们整个贷款利率大家看一看,咱们的贷款利率因为PPI是负的,民意利率减到负的,实际利率还是比较高。比如说3.45%,减掉以后是6.45%了,说明资产负债表抑制了投资的需求。

    另外大家看到整体的民意利率确实下降了,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私营企业、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比较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敏感性比较弱。过去咱们从贷款的校对来看,好像民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资金利率并不在意,但是现在的情况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垄断地位,所以压价,东方不亮西方亮,逼着银行的利息一降再降。因为好的项目在国有企业手里,你不给我钱,钱就花不出去,所以银行不得不求国有企业,这个时候国有企业谈判的筹码就多了,因此就挤压了银行的空间。过去一年银行体系的存贷款息差是明显收窄了,利率收窄是明显下降了。银行体系利润增长只有3%,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老是说银行让利、金融机构让利,已经让得很多了,还要让到什么程度?咱们要考虑金融风险。

    债券市场快马加鞭,这是爆发式的。

    这两个图大家看到中美之间的息差倒挂,很明显,十年之间的收益率我们2.7%,美国已经接近于5%了,超过我们2个百分点,所以资金是流向美国的,美元是升值的,大家想想他的购买力是上升的,所以美国的进口是很强劲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在美国的进口当中占的比重是下降的,曾经长期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但是现在地位已经一降再降,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进口是欧盟,这个势头如果不控制的话,下一步越南要超过我们,我们一降再降。

    大家想想外贸不仅仅是对顺差的一点贡献,去年我们8776亿美元的顺差折成人民币5.8万亿,但是去年的GDP总量121万亿,实际增长3%。大家想想外贸的贡献有多大,但是更重要的是外贸这个出口领域主要是民营企业,主要是解决就业的问题,这一块将近有1.5亿人就业,如果这些人收入不能保证,消费从何而来呢?问题在这儿。

    未来空间打开了,美联储加息走到了尽头。

    外汇市场我相信明年的波动性肯定会降低,今年四季度年底、明年年初,尤其是到明年一季度,人民币的贬值可能会有小幅升值,或者是相对平衡,升值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房地产就不讲了,还需要时间,我估计没有两三年是不行的,两三年以后同比数据会保持个位数或者是1%、2%、3%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几年前是整体下了一个台阶,是相对低水平的平衡,不可能回到从前了,那是绝无可能。所以,还靠刺激房地产拉动经济,用旧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我觉得这可能找错了方向。

    总的判断,就是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要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可以协助、支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的空间确实是有限的,降准的空间有限,现在法定已经降到7.4%了,小机构下降到5%了,下降的空间还有,顶多2个百分点。央行降准是挤牙膏式的,每次0.25个百分点,这在未来是没有的,未来可能会有工具的创新。

    结构性政策我们一直在做,央行基础货币大概40万亿,结构性的政策工具已经占了17%,大概是7万亿左右,但是有些政策也是好看不中用。比如说近期我看有关的对房地产特别再贷款的政策,政策是有,利率是有优惠,但是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用,因为你降了那么一丁点利息,但是我的本金都没了,他也不愿意贷款。所以,有些政策工具可能也不见得符合实际,我个人认为未来从整体的宏观经济来看,宏观政策一定要把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夯实,要公平竞争,这就意味着要减少结构性政策。你结构性优惠过多是破坏了公平竞争,这是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当然我们的货币政策当中的结构性政策更多是产业政策在金融领域的一种表现,一种延伸,在别的国家很少。所以,央行行长他面临的挑战比美联储的主席难度要大得多。

    未来还是稳字当头,我们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对有利条件我们怎么利用。比如说投资,我看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在基建里面主要是铁路,传统基建里面投的比较多。前面我讲到一些新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投资来创造新的供给,优化经济的结构。投资有潜力,消费也有潜力,人均收入接近1.3万美元了,所以未来升级性、改善性的消费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单一的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多万亿人民币,空间是很大的,关键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购买力,这是重中之重。

    另外大家看到像对健康的需求,前几天在上海大健康论坛进博会的时候我就讲到,老百姓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告别了短缺经济,对健康的需求是第一需求、刚性需求。

    从五个未来的发展机遇来看,最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城镇化步伐有所放缓,但是未来还有10个百分点的成长空间,刚刚超过65%,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城镇化率75%左右,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才算基本结束,这是中国发展的潜力之所在。这里面就要调整政策了,怎么样吸引让农民能够愿意进城,向大城市集中,有一个合理的布局,不是像过去那样过于分散,过于分散其实很难实现规模效益。这一块儿有很大的潜力,当然现有的3亿新市民如何增加收入,这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改革。

    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农业如何现代化?这是中国的一个根本问题。前面世锦主任也讲到了城乡融合发展,但是很难,比如土地制度,城市的过剩资金很难投到农村领域,投进去以后产权不清晰,也很难交易,资源很难流动,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十年以后中国可能农民后继无人,农民现在基本上靠自生自灭,现有干农活的这些人他的孩子是不愿意回去干,但是他自己会自然老人,还有2亿人干农活,空心化、老龄化,怎么办?最终还要靠大型的农机装备,靠现代化的农业产供销体系,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把大量的农民解放出来,在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我一个人可以耕耘一千亩地,大型的无人机、拖拉机的使用,这就需要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还有制造业,AI的使用,中国以制造业立国,未来要关注生活性服务业的提质升级,非常重要。因为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巨大的蓄水池,制造业技术广泛的应用以后,吸纳就业的空间是有限的。

    要靠服务业。老龄化社会有些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如果在这个产业我们下点儿功夫的话,比如说家政产业、服务产业,至少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000万个,5000万个家庭,让那些大学生甚至高素质的人愿意当保姆、家政服务人员,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收入也很高,有一种尊严,我觉得整个高质量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品质会提升,扩大就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但是很可惜,现在好像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改革的红利,难啃的骨头都在后面,怎么样抓住改革的机会窗口。前面世锦主任很担心,我们可能要失去改革的机会,重提改革再出发,将改革进行到底。

    银发经济未来的机遇,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深度老龄化加快来临,203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有5亿以上。前期大家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深圳市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每个月的收入(工资+奖金)超过1万块钱人的数量已经少与领取1万块钱养老金的人数了,年轻人干活,老年人消费,但是老人越来越多,坐吃山空,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65岁以下算青年,所以我还没到60,算是资深青年,60-65算中年,70岁以上才算老年。未来的竞争,大国的博弈,中国14亿人有2亿高素质人才,印度也是2亿,美国3.3亿人口,有2亿高素质人才。

    近期我注意到莫迪总理雄心勃勃,他说到2046年那时候,印度超过中国,美国第一,印度第二,中国第三。我觉得他这种主观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也提醒我们注意,我们是前有虎后有狼,咱们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挑战是很大的,今年、明年印度的经济增速6.3%,我们达到5%都有点儿吃力,所以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

    总体来看,展望未来,我觉得咱们还是要顺势而为,总体的判断我认为现在世界经济还在低速增长,低迷的状态,但是经济增长的动能在积聚,止跌企稳。明年比今年好,后年比今年更好,谢谢大家!(以上文字为现场速记,仅供参考)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