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杨洁
在9月3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小投资者服务论坛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解冬表示,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资本市场是重点,上市公司是关键。
据解东介绍,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上海上市公司数量、质量、市值均稳步上升,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国境内上市公司共4464家,其中上海373家,占全国的8.4%,在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头雁”引领作用。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伴随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科创板开市2年多,就有329家企业上市,首发募集资金4052.6亿元,市值达4.9万亿元,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领域的优质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明显,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战场。
解冬同时介绍,为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相关工作,上海着力从四个方面积极入手:一是把好“入口”,做优增量。以贯彻落实“浦江之光”行动为统领,围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大孵化培育力度,为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把好入口质量关。
二是多元赋能,做强存量。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境内外并购重组,通过多元化、市场化、创新型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群体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畅通“出口”,化解风险。充分发挥退市风险联合防控工作机制作用,加强退市风险监测与信息共享,制定上海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相关指引,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形成“上海经验”。
四是央地协同,营造生态。加强公共数据综合应用,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发起设立上海投保联盟,整合共享资源,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体系。
此外,解冬表示,下一阶段,上海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法治建设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上海路径”,推动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高质量、规范化的上市公司群体,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