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化肥产业“红海”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600096.SH,以下简称:云天化)这艘巨轮毫不退缩,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来应对,发挥人才优势,做大做强。究其科研能力如此亮眼的缘由,企业表示:一是企业大胆投入资金,对研发人才的重视;二是企业将创新当作了一种”日常”习惯,对生产、技术一点点不断改进,造就了今日高效生产的云天化。
科技人才指路明灯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东地区磷矿和磷肥产能逐步扩大,对国际磷肥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国内磷肥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所减弱,我国肥料减量化、生态化、功能化、精细化的趋势明显,进入了分级管理、精准施肥、靠服务增值的时期。云天化如何抢占市场,靠的就是人才。
对于人才的管理措施,云天化总经理段文瀚在接受《证券日报》独家采访时表示,首先,公司现在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纯市场化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于专业化较强的人才。其次,云天化自身也在建立人才培养系统。将创新打造优秀的企业商学院,包括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各个部门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内部师资力量的设计,外部的合作单位等等都已经在规划当中,这个商学院的定位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全方位为公司培养各类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
作为红海产业中“颠簸前行”中一员,云天化对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视,一方面,公司目前已造就了一批骨干技术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高度敬业的技术队伍,成为公司不断提升生产管理和装备运营技术的坚强保障。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大教授、长江学者张福锁出任云天化植物营养首席科学家,以其带领的专家团队助力云天化农业研究。
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云南省新型化肥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材料技术开发中心、云天化国际植物营养研究院等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了具有协同效应的研究开发体系,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两方面的科技研发能力强有力的结合,使得云天化这艘大船能够顺利驶过“红海风浪”。
坚韧不拔立足研发
科技创新,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具有不确定性高、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等特点,不是每一个企业,特别是传统化肥企业都敢于尝试的。但是,云天化在发展过程中却敢于尝试创新,接受挑战,大胆投入研发。
据《证券日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云天化的科技研发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大的,甚至在2017年,化工原料价格上涨、国家提出“零化肥增长”政策的宏观背景下,仍然保持了2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这也意味着云天化正在坚定不移地沿着产业升级转型的道路前行。
“公司必须通过创新来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我能力,创新逐渐成为云天化的一种思想理念。”段文瀚说,在当代,创新的紧迫性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进步,而且更多的要体现在整个公司思维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转型升级这一方面,需要具有创新思想。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还获知,云天化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内多项研究专利,仅2017年一年,云天化就组织开展了“一种矿物源栽培基质”等33项专利申请工作,新增“一种含硫磷铵的制备方法”等授权专利19项。而在2018年6月29日就因《贫细杂难选胶磷矿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工业示范项目》获得了云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云天化的科研能力功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精细管理国际标准
云天化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追求的是精益生产,力求把每个生产细节做到完美。公司提出的“长周期”创新理念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不二法宝。2016年生产装置实现7个“百日红”(即:生产装置安全运行100天),2017年生产装置累计实现14个“百日红”,“百日红”数量成倍增长,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既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装置的利用率,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劳动强度。
“我们不仅要以国家标准来要求自己,更要以高于国家生产标准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段文瀚说。
据了解,在2017年,公司所属水富云天化、天安化工、云峰分公司、红磷分公司、三环中化、金新化工等七家分子公司成为国内首批通过国际化肥工业协会(简称:IFA)保护与可持续产品管理认证的企业(PS认证),标志着公司肥料产品在研发、采购、制造、储存、运输和应用过程方面已达国际管理标准,这都要归功于云天化实施的精细化管理。
云天化提出:“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云天化已然将创新理念、精细管理成功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