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在智能汽车领域不断加深布局的华为,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2月22日消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近日对外表示,华为不亲自造车,未来将聚焦在高端市场上,不会涉及20万元价位以下市场。他希望汽车业务板块到2025年可以实现盈利。
显然,相较此前定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谋划更进一步。余承东表示,华为将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在他看来,汽车各个部件的智能化升级是未来中国与美国汽车品牌竞争的核心。未来2年-3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
对于华为联姻江淮汽车下场造车的消息,余承东坦言,确有合作,但华为不是亲自造车,还是通过智选模式合作。
“目前,从华为动作来看,其意在比超零部件供应巨头麦格纳,而成为全球顶级智能汽车供应商,这远比一家整车企业更有空间,更利于华为自身优势发挥。可见,华为有意充分抓住国内汽车产业智能转型新风口,整合产业链,从而引领全球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丽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再局限于“配件供应商”角色
对于近日关于“华为研发人员大量撤离赛力斯”的相关传闻,余承东表示,华为对赛力斯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在增加,并强调在智选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
一边是与赛力斯加深合作,一边是延续赛力斯合作模式大力拓展合作产业链、联手江淮汽车等,从近期动作来看,华为已不再单纯地局限于“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
余承东表示,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不过,他强调,华为没有必要下场造车。“华为紧密合作的车企会在一两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会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车企之一。”
周丽君认为,在手机业务受限之下,华为必须找到替代的新业务支柱,而国内智能汽车零部件及系统产业相对处于发展阶段,给在车联网及ICT有技术优势的华为带来巨大机遇,这一产业也存在巨大利润空间。“从华为通过智选车模式与传统厂商捆绑,进行技术加持等动作来看,其巧妙地利用自身影响力开拓配件销售渠道,也清晰地传递其战略意图。华为对标的是中国的‘麦格纳’,而不是中国的‘宝马’。”
2025年前能否盈利?
想要盈利,对于华为而言并不算太难,但亦是充满挑战。
众所周知,华为汽车业务有三种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通过“赛马”机制,华为在内部基本确定了实现汽车盈利的主流模式。
对于华为汽车板块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如何实现,余承东表示华为得先帮车企卖100万台车。“我们希望智选和HI模式的量都能起来,智选的量可能会更大。不管哪种模式成了,我们都能成。”
有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在智选模式中,华为进行整体方案规划、选品订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主要角色是代工。在制造环节,华为目前主要介入的是品控,对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则主要采用外包模式。整体来看,华为能否在2025年实现盈利,需看有多少主机厂商愿意买账,汽车制造品牌企业对其这一模式的认可度及华为达成合作规模等。智选模式商业的规模化形成,且有华为强大品牌技术背书,将对现有汽车品牌、零售格局有巨大影响。”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未来通过智选模式,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云服务、生态车机及智能驾驶系统、雷达系统等,均将在合作厂商的智能汽车上实现。
一位与华为有相关业务合作的整机汽车厂商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汽车整机制造商对华为可谓又爱又怕,智选车这一合作模式有很大红利,传统制造厂商可以与其合作分享巨大市场。但对于很多细节,双方都在谈判及制衡。”
究其主因,上述负责人称,目前华为在技术及解决方案上具有先进性,但在资质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智能汽车产业涉及产业规范、政府规划、相关条例规则,如果双方在规则不明晰情况下合作,将会成为制造商的风险点,也让华为业务受限。“比如在自动驾驶方案实施中,数据授权、采集为华为,相关安全风险的承担方目前主要还是制造商,责任在主机厂。双方在合作中,需要对政策、理论及规则存在的变数,需要充分讨论。”
在汽车有文化创始人、行业观察人士周海滨看来,“华为智选车模式是华为与合作车企共同开发,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模式的升级,在实践中,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等都有涉及,但收效不一,盈利情况仍需观察。未来华为‘供应商’的色彩或将愈发淡化,在产业链上将更有话语权。”
(编辑 乔川川)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