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岚 见习记者 孙文青
12月6日晚间,本土生物医药行业久违的再现重磅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
港股创新药企康方生物宣布将授予Summit Therapeutic(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依沃西(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的独家许可权。以此,康方生物将获得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续,包括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款项付款,该交易总金额有望高达50亿美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在本土生物医药资本市场趋冷环境下,首付款能达到5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极为少有。
不过,很快,不少行业人士对此的态度转为冷静。过往国内发生的多起License-out交易中,常见的买方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而此次交易中的关键买方SummitTherapeutic不仅和康方生物同为创新药企,而且根据其最新定期报告,公司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仅有1.22亿美元,公司还需要通过向管理层发行票据完成此次授权引进。
授权核心药物解资金之渴
尽管国内PD-1研发已处于一片“红海”,但此次交易中的依沃西仍较为特殊。作为康方生物第二款自主研发的双抗产品,依沃西可同时阻断PD-1和VEGF通路,发挥免疫效应和抗血管生成效应。目前,其研发速度也在全球同类中居于前列,已有两项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授权消息一出,市场也为之哗然。当日晚间美股开盘,买方Summit Therapeutic股价一度上涨194.27%。而康方生物方面,截至12月7日港股收盘,该股上涨近18.78%,创下其近期最高涨幅。
“公司管理层对于这笔交易重视程度非常高。”一位接近康方生物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介绍,康方生物将保留依沃西除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之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特别是中国市场。公司还将收到销售净额最低双位数百分比的提成作为依沃西的特许权使用费。
此外,“本次合作的达成为依沃西的全球化开发及商业化进程铺设了一条快速制胜的道路。”康方生物认为,协议条款也进一步充盈了康方生物的现金储备,并全面助力公司的后续药物开发和战略发展进程。
商业化以及现金储备的确是康方生物眼下需要正视的问题。公司迈入商业化阶段时间并不长,在过去的2019年-2021年,其对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084亿元、7.686亿元、11.23亿元。但其账面现金及等价物则分别达11.86亿元、26.84亿元和26.42亿元。对于一家同时有13个管线处于核心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来说,这样的资金储备称不上安全。
康方生物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以来,公司已先后通过二级市场增发以及子公司引入新战投方式募集资金。在此次交易正式对外宣布前,康方生物还首先确定了其将寻求科创板募资的事宜。
随着本次交易顺利进行,对于希望由单一研发型企业转向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的康方生物来说,无疑解了资金之“渴”。
非同寻常的买家
不过,对于这笔交易,无论从首付款,还是总交易金额来看,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近期行业“烂尾”的交易并不鲜见,买方到底是否有资金实力保证交易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Summit Therapeutics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在美国和英国。除账面资金需供研发、销售开支,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营收仅70.5万美元,去年同期值也仅为155.8万美元。这是众多行业人士担忧所在。
根据Summit Therapeutics当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此次首付款5亿美元中,3亿美元需要在15天内支付。为保证此次交易进行,Summit Therapeutics的做法是两位核心管理层购买金额为5.2亿美元的无担保票据。
同时,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当日晚间,Summit Therapeutics还宣布董事会将批准向股东发行股票,减去与配股相关的费用,公司预计将获得至多5亿美元的总收益。
Summit Therapeutics的后续开发能力或是打消康方生物对于公司规模疑虑的重点所在。据康方生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夏瑜透露,Summit Therapeutics拥有的药物开发专家团队曾成功地将全球首创的重磅药物IMBRUVICA®(ibrutinib)的十多种适应症迅速推向市场。而买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更颇具信心表示,“团队在全球临床开发、监管审批和商业化方面有着成功的往绩经验,尤其是在肿瘤治疗领域。”
随着本次交易达成,康方生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夏瑜还将被委任为Summit Therapeutics董事会成员。
“交易顺利的话,这将成为中国本土创新药企License-out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康方而言,稍微降低了交易方的国际资质,但拿到了一笔充裕的资金,还在对方管理上握有话语权。对于买方而言,则大概率将再验证一回公司的综合投资、商业化能力。”一位医药行研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License-out通常会被作为被国际认可的表现,国际药企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和成本,选择了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药物候选,这是一种信任的建立,也是对于中国药企研发能力认可度的提升。随着中国药企License-out的药物在国外的使用增多,国际对于中国药品研发的信任度会随之提升,中国创新药出海会发展得更好。”
(编辑 上官梦露)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