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从融资端和投资端两头发力。进一步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满足不断扩容升级的投资需求,培育合格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权益。
尚福林建议,资管行业转型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守好风险底线,严格坚守合规底线,切实恪守服务客户底线。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妥善处理好存量产品的压降与转型接续。既要保持转型定力,也要防止业务断崖式下降,进而引发对实体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的扰动。
资本市场改革要从
融资端和投资端两头发力
证券时报记者:资本市场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当前资本市场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您有哪些看法?
尚福林:我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就巨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仍是发展中的市场,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挑战仍然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还需要从融资端和投资端两头发力。
在融资端,一是在市场建设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打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壮大创新资本总量,激发风险资本活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长期投资和高新技术、关键领域创新活动中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形成各板块错位发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提高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和形成创新资本效率中的枢纽作用。二是在主体建设上,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市场上的增量财富来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要通过不断健全基础性制度,通过市场和行政力量,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投资端,一是满足不断扩容升级的投资需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适应金融市场变化,针对不同需求的投资者群体,提供适当的投资产品,增加有效社会投资。二是培育合格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随着注册制改革,市场包容性增加的同时,对投资者的专业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引入合格投资者和中长期资金。三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把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摆在突出位置,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市场纪律和市场秩序。
资管转型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当前资管转型的进展?
尚福林:资管行业是金融业的重要领域,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印发后,系统性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一方面,从前期成效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监管部门加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领域乱象整治力度,资管行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资管行业转型有序推进,行业健康度不断提升。以监管套利、隐匿风险为特征的同业通道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借道各类资管计划意图让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的违规问题得到重点整治。通过压缩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资产高速虚假扩张顽疾得到纠正。以往试图规避宏观调控、着眼监管套利、拉长融资链条、抬高融资成本甚至自我循环的扭曲发展方式已基本丧失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发展转型进入深水期,任务挑战异常艰巨。新冠肺炎疫情更为资管行业转型增加了不确定性。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配置难度加大,非标资产的处置与承接各方都很关注。加强投资者教育,打破“隐性刚兑”,优化资金期限结构任务还很艰巨。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资管行业要转型发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尚福林:资管行业的参与主体因背景不同,发展进程不一,产品各有特点,在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也有一些共性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资管业务同样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为定位和根本目标。
在业务发展战略的方向选择上,主动将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等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把资金流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满足提高经济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基础金融服务公平的要求。
第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由我国国情特点决定的。资管行业转型也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充分发挥各自在管理机制、经营理念、激励约束机制、投资运作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专业特点和比较优势。提升投研能力,提高风控水平,丰富产品体系,更好实现所托管资产的保值增值,寻求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储蓄转化投资的效能。为不同群体提供风险偏好、价格合理、方便快捷、成本可担的适当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是守住底线。在完善制度和推动落实过程中,重点是把住三条底线:一是坚决守好风险底线。这是金融服务可持续的基本前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随着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资管行业更要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域传染。二是严格坚守合规底线。依法合规展业是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三是切实恪守服务客户底线。资产管理是受人委托,在产品销售、投资标的选择、风险承担、收益分配等方面,应当遵循委托代理的基本规律,充分揭示风险,防止因销售误导等行为引发纠纷。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妥善处理好存量产品的压降与转型接续,既要保持转型定力,也要防止业务断崖式下降,进而引发对实体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的扰动。
持续做好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证券时报记者:受疫情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点面临了一些波折,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冲疫情的冲击?尤其是金融领域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尚福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关于当前金融风险的状况和形势,我想谈三个观点。
前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应对风险挑战留出了回旋余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整治市场乱象,前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风险趋向收敛。一批问题机构得到有效处置,影子银行规模持续压降,网络借贷风险大幅下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同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稳步推进,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举措逐步落实,也为防控金融风险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对金融业造成的风险冲击总体仍处在预期区间。这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对经济生产运行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造成了明显影响。金融与经济相互依存,实体经济的困难也会反映在金融领域。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因疫情影响,短期内偿贷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有所抬头,信贷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国际疫情蔓延扩散,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率提高、幅度增大。随着我们与外部联系越来越紧密,内防风险扩散、外防风险传染的压力加大。这些因素客观上的确增加了金融风险防控难度。总体看,目前冲击仍在预期范围内,为支持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这种代价是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
金融业有信心应对疫情冲击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这种信心从根本上是来自于对巨大内需空间、雄厚产业基础等一系列中国经济内在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的认识判断。疫情带来的外生冲击,并未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以及国内企业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的独特优势。虽然疫情期间,金融资产质量短期承压,但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不良上升势头会得到扭转,金融体系运行也将会趋于正常,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基于前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当前金融政策的储备和调节空间仍然比较充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都为应对疫情冲击,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银行业拨备能力、保险业偿付能力都处在较高水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资本监管要求6.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总额超过6万亿元。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离不开经济健康增长作为支撑。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全球疫情未来走势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应当放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
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金融部门果断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实施了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务。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为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宏观层面,需要更为精准地加大调控力度。继续科学稳健地运用逆周期宏观调节手段,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拉动居民消费,释放潜在需求。中观层面,需要更加聚焦重点地区、行业以及薄弱环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帮助因疫情造成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微观层面,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差异化的措施手段。创新优化服务方式,运用科技手段,提供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
二是持续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方面,积极处置化解已暴露的不良。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达到4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10亿元。要抓住中小银行机构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通过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通过债委会、市场化债转股等市场化方式,稳妥有序处置企业债务风险。另一方面,持续关注全球疫情变化情况及对金融业的影响,做好压力测试、摸清风险底数、制定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评估、调整、补充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从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二者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出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前期成果,关注中小机构股东股权、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止乱象反弹回潮。同时,要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长远看,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手段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机制保障和动力支持。继续稳妥有序打击处置网络借贷、私募股权等重点领域非法集资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