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寇佳丽
近期,多地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点精准发力,切实促进金融资源进一步流向民营企业。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多个部门印发《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结合四川实际开展服务质效提升、信贷增量降本、信用信息聚合、融资渠道拓展、金融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强化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从“完善民间投资便利融资支持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四方面给出具体指导意见。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民营企业面临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等困境,此时强调从金融角度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对税收、就业、创新、经济增长等贡献较大,但目前各种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各地出台新举措,有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帮助民企解决现实难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记者表示。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706.5万户,同比增长15.3%。
为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国家和地方层面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并且效果已开始显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贷款新增5.5万亿元,同比多增9016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5%,企业申贷获得率不断提高。
刘锋建议,未来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民营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民企自身要在会计报表、信息公开等领域规范行事,允许第三方机构按照法律规范梳理本企业信息,对外反映企业真实情况。
洪涛则表示,未来,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试点工作机制,在民营企业集中且发展较好的地区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寻找金融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的独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