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1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10月社融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受访专家指出,10月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当前市场主体预期偏弱,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当前,扩内需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缓和打开政策调控空间,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扩张,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10月企业中长期
贷款表现不俗
10月信贷社融数据整体低于市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增量规模都从上个月的同比多增转为少增。
从新增信贷结构看,10月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整体来看,10月信贷结构呈现“居民端偏弱、企业端较强”的特点。
10月份,居民端贷款较为疲弱,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10月多地疫情反复,消费类信用活动景气度低迷,非制造业PMI服务活动也在荣枯线之下,带动居民短贷走低。而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幅度较上月大幅收缩,主要在于10月地产销售旺季不旺,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
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则在当月表现不俗。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表现较好在于当月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企业融资需求回暖,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交房”专项借款、专项债结存限额等加速资金落地。预计随着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加速落地,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回暖并维持较高景气度。
从社融增量结构看,10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同比多增6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
温彬指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前者同比少增主要在于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后者尽管在10月有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但受到当月国债到期量较大以及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影响。
“本阶段应相对弱化对于社融的关注,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于信贷增长总量和结构的分析上。”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本阶段的社融数据不太能精确、同步反映出实体经济所获得的资金规模,社融增速的变化也较难观测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强弱。
扩内需必要性加大
金融政策加码空间打开
10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0.3%、11.1%,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出当前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另一方面,10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有待进一步修复。
庞溟表示,在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稳民生、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适度宽松基调,社融数据仍将持续改善。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项目资金、实物工作量、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和弹性增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综合10月金融数据和进出口数据来看,当前我国需求侧呈现内需偏弱外需回落态势,扩大内需的必要性上升。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扩大内需既涉及逐步优化消费环境,又涉及稳固定资产投资,因此信贷总量和金融条件的支持必不可少。而当前国内通胀放缓,则打开了信贷和金融政策空间。
在张旭看来,相较于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后续降准的可能性或更大。人民银行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届时“降准+MLF缩量”的组合有可能成为一个政策选项,其可以在不形成“大水漫灌”的同时向银行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增加信贷投放能力,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