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芳
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已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但在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各地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稳增长措施逐渐落地见效等因素的拉动下,消费市场有望回暖。专家表示,扩大内需期待更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优质商品供给、优化需求结构等措施的落地实施。
给补贴减税费
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发布
5月27日,江苏宿迁市发布中心城区促进消费20条措施,包括发放3000万元消费券、1000万元购车惠民券,景区推出优惠票价和打折年卡,体育场馆降低收费等。
5月29日,上海推出8个方面50条举措,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其中,围绕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出台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提供纯电动汽车购买补贴,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计划等有力举措。
近期类似的促消费措施在各省市密集发布,如太原投入4.2亿元发放消费券,贵州于5月30日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长春市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等,力促消费回暖。
中央层面,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这些举措一方面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能够拉动汽车等生产端复工复产的进程。”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更多刺激政策还在酝酿中。比如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丁剑华在6月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市民消费信心。
稳就业优供给
针对不同群体须精准发力
“近期受疫情影响,收入预期不那么稳定,因此我的存钱意识增强,都好久没买过大件消费品了。只有收入增长才有底气扩大消费。”消费者郭女士告诉记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对记者表示:“疫情让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可消费的场景都受到影响,要尽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才能让大家有钱消费。”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