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财政部深夜发布通知,中方将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的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贸易摩擦事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中方以实际行动予以了回应。摩擦双方都已出招,接下来,或许更应通过协商沟通来化解争端。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中方将再还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出最终决定前,中国已多次尝试进行沟通。3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3月26日,中方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在世贸组织向美方提出贸易补偿磋商请求,美方拒绝答复。3月2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通报了中止减让清单,决定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4月2日开始加征关税,对象主要是水果、猪肉等农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主要出于对政治需求的考量,但从301调查内容来看,美国的出发点直指“中国制造2025”,担心中国通过获取技术、发展全产业链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在全球产业中逐渐占据优势,进而威胁到美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美国是以贸易逆差为借口,企图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限制来遏制中国的长期发展空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筑贸易壁垒必然带来内伤。对美国来说,一方面,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可能提升美国的工业产值,但会加大通胀的上升压力;另一方面,短期贸易逆差改善、通胀上行及美联储缩表的持续,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滞胀风险。
从中国方面来看,贸易战对国内影响有限。相较于美国,中国的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中国的投资仍有空间,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许多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需求,制造业中新业态、新产业方面的投资需求还会保持一个不低的增速。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出口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带来了较好的成长空间,可以部分弥补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损失。
有专家测算,如果特朗普提出一个能够削减美中贸易1000亿美元逆差的计划,可能会使中国2018年出口增速下滑到5%左右,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增速下降0.15~0.2个百分点,影响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忽视贸易顺差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则共赢应是各国处理问题时的共识。多边贸易是基于规则的游戏,解决多边贸易存在问题的方案不是通过强权高筑壁垒,拒绝谈判,而应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正如公告中所言,我国倡导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中美两国贸易范围广,体量大,时间久,出现摩擦难以避免,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双方仍应坐下来磋商,采取理性措施解决分歧,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