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赛力斯公告称,其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新能源车1月销量同比增长445.57%。但就在两天前,赛力斯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预计净亏损高达35亿元至39.5亿元。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获悉,伴随最近相关上市公司销量和业绩的密集发布,多家公司呈现销量和营收增加,但亏损也大幅提升的窘境。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翩翩起舞,但公司业绩并未同步跟上。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借鉴特斯拉的经验,新能源车企亟须提升规模效应。
亏损幅度扩大
“重庆两江赛力斯智慧工厂从1月27日就已全面复工复产,保障AITO问界新车的顺利交付。”赛力斯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根据赛力斯披露数据,AITO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1月交付量达到4475辆,同比增长449.1%。在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3.5万辆,同比增长225.9%。其中,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的AITO汽车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但是,销量快速增长的赛力斯也在经历业绩巨亏。根据业绩预告,赛力斯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到3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38%至109.36%;但同时预计净亏损为35亿元至39.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8.2亿元。
对于亏损的扩大,赛力斯解释称:一方面,2022年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虽然2022年一到三季度实现销量的连续正增长,但是疫情影响了客流进店量和市场推广活动的开展,同时影响了供应、物流、生产等诸多环节,产品产销量未达预期,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
北汽蓝谷1月30日也预计2022年亏损52亿元至58亿元。北汽蓝谷表示,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挤压公司利润空间,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在港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也未能避免亏损。2022年第三季度,蔚来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2.6%,但净亏损同比扩大3.9倍至41.11亿元;小鹏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9.3%,净亏损同比扩大49.69%至23.8亿元;理想汽车营收同比增长20.2%,净亏损为16.5亿元,同比扩大1.57倍。
产销规模偏低
面对巨亏,北汽蓝谷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解释:公司产品销量还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不明显。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也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赛力斯表示,目前正处于新品投放的“爬坡阶段”,尚不具备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以赛力斯为例,AITO问界系列新车在2022年的实际销量,仅有7.5万辆,相比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为AITO问界定下的3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仅为25%。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普遍没有实现盈利是现实,但是,新能源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许海东认为,规模对盈利很重要,特斯拉就是在全球销量超过40万辆后开始盈利的。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记者指出,特斯拉现在的单车利润约9700美元,是丰田单车利润1200美元的8倍左右,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约1500美元。比亚迪2022年销售186.35万辆新车,特斯拉2022年交付131万辆新车,远高于赛力斯、蔚来、小鹏和理想等公司。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后,降低零部件等成本,完全能够实现盈利,并在盈利方面胜过传统燃油车。
如何提升规模效应
对于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如何扭亏为盈,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首席技术官蔡建永分析称,目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汽车行业投资大,没有规模效应很难盈利。中信建投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似骐也表示,销售价格为30万元、25万元、20万元和15万元的纯电车型,受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高企和补贴退坡的冲击,年销量分别需要增加19.6%、21%、27.9%、41%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规模效应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生存发展的关键。
近期,国内已有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开始努力以各种方式提升规模化水平。记者日前在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采访时发现,基地产线已经实现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24小时共线生产,一线员工前一辆生产的是上汽名爵的燃油车,后一辆有可能是上汽飞凡的电动车。上汽乘用车有关人士介绍,上汽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在生产端通过共线生产可以盘活燃油车既有生产资源,从而提升新能源车造车的规模效应,有效摊薄成本。
广汽集团旗下埃安则通过新建20万辆年产能的第二智造中心,全面专注于AIONYPlus新能源车的制造生产,该中心已经被打造成为“只造一款车的工厂”。埃安有关人士介绍,企业希望规模效应的最大化,可以带来极致的效率、深度的定制和最高的品质,实现“少即是多”。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