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东南亚疫情冲击有限:电子产业链回流未成规模 “东南飞”大势已定

2021-06-16 01:21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作为国内电子产业转移的重要聚集地,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近期出现新冠疫情反弹,导致部分地区工厂暂停运营,由此传出相关行业订单回流国内的消息。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回流国内的电子订单体量有限,受产能、分工等因素制约,国内相应企业承接能力也有限;另一方面,在疫情、全球缺芯等因素作用下,保障供应链安全已经逐步趋向共识,进一步催化国际电子产业链分流、迁移、波动与调整。

    疫情未阻产业迁移

    “据我们从产业链了解,当前回流的电子订单主要还是小家电、手持类产品比较多,对于苹果、三星这类客户订单影响并不大。”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大陆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等背景下,近年来电子上市公司赴越南、印度等地设厂持续不断,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并未中止。这其中,越南热度最高。

    根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统计外资对越南投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仍然相对乐观,注册、新增资金和出资购买股份额达122.5亿美元,其中,新注册资金同比增长24.7%;今年前三个月中国对越南投资金额已经位居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日本、韩国。另据越南统计,2020年,中国是越南第三大投资来源国,注册投资总额达24.6亿美元,约占越南全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8.6%。

    越南也出台了多项吸引外资政策,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越南成为“中国+1”的投资目的地。据了解,越南通过了《投资法》(修正案)、《企业法》(修正案)、《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投资法》等关于投资、经营的法律,简化投资手续,透明化和多样化投资形式,甚至优化补充投资优惠机制。另外,越南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及进步协定》(CPTPP)、《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等成员,为外资投资带来便利条件。

    同时越南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优惠。据蓝思科技披露,越南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自盈利之年开始,前2年免缴,其后4年减半计缴。

    针对近期疫情反弹,越南政府要求把疫苗接种优先放在北江、北宁等北部地区工业生产重点省份。越南政府已经指导各部门机构优先向上述两省提供新冠疫苗用于为工业园区的工人接种,确保生产经营不中断。另外,政府还推出了为遭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免贷款利率等金融措施。

    从数据来看,A股上市公司赴越南投资热情高涨,特别电子行业超过其他东南亚国家。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但上市公司募投涉越南项目却明显增多。Wind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裕同科技、智动力、环旭电子等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可转债、增发投资越南包装扩产、精密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等项目,另外共创草坪、华利集团、爱慕股份等上市公司IPO首发募资也有募投涉及越南当地项目,相关募投金额合计超过34亿元。

    投资者对产业转移动向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天眼查统计显示,包含关键词“越南”的调研纪要,在2018年开始增多,披露数量达到58封,随后2019、2020年基本保持翻倍增长,到2020年达到204封,今年以来已经接近100封。

    “产业转移东南亚历史背景来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日本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董世敏向记者表示,从时间点来看,中国加入WTO后,东南亚也试图吸引产业迁入本地,但是当时人力成本替换优势并不明显,企业管理经验并不充足,最终并未取得明显成果。

    董世敏介绍,待到2012年左右,三星开始将一些技术要求相对低的国内产业先行试水迁移,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苹果供应商也在做转移,并且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培训当地员工,增加产业转移落地的成功率。

    蓝思科技高管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发展,已经在国内和越南等地设立了9个研发生产基地,能够较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配合客户多样化需求,优化产品交付地点和供应能力,分散供应链风险。目前公司的各个生产园区均为公司自建、自有,权属完整,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水平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苹果供应商密集赴越

    追溯产业变迁的背后推手,跟随客户与市场成为电子产业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甚至会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在不同国家设厂。舜宇光学高管此前也介绍,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是以客户为中心,跟随客户进行本土化生产。比如,在印度设厂是为了便于配合OPPO、vivo等客户,在越南生产是为了配合三星。

    苹果公司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打造多元化制造体系是公司长期实施的战略。在其最新发布的2020财年供应商名单中也可看到产业迁移迹象:一方面,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供应商达到51家,首次超过了中国台湾供应商数量;另一方面,苹果供应商在越南设厂数量从2018财年的14家增加至21家,甚至是同期印度厂商数量两倍。

    进一步对比2018与2020财年名单厂商数量变动明细,可以发现中国大陆苹果供应商成为赴越南设厂的主要增量。继歌尔股份、裕同科技之后,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美盈森等A股上市公司纷纷在越南设厂,替代了此前部分在当地设厂的日本、韩国供应商。

    美盈森董秘刘会丰向记者表示,前往越南设厂主要是为了跟随客户,去做配套包装。“如果从国内把包装运过去成本就太高了,而且我们不去就把客户丢了。”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扩大海外产能,美盈森方面表示可能性很大。

    美盈森同行、同为苹果公司供应商的裕同科技,早在2011年就在越南建立了首个生产基地,目前已经从越南扩展到印度、印尼和泰国,成立了6个生产基地。2019年4月以自有(自筹)资金购买原租赁使用的厂房以及土地使用权,斥资约6034万元;去年4月公司还进行可转债发行募资14亿元,其中就包括募投越南、印尼扩建电子产品包装盒生产线项目。

    相比国内苹果产业链,东南亚产能占比较小,承担相对外围、中低端产业转移,但已处于逐步增长的轨道中。歌尔股份高管向投资者介绍,公司的制造以潍坊为中心、越南作为补充;公司从2013年开始布局越南,现在已有相当规模。从营收占比来看,去年歌尔股份来自境外的营收贡献达到507亿元。

    据业内推测,立讯精密在越南从事的苹果耳机生产,产能占比已经超过10%,并且将逐步提高。另外,鉴于手机产业链的复杂性,通常中国大陆厂商会负责精密的零部件生产,然后运往越南等地完成最后相对容易的组装环节,再出口海外。

    相比越南,印度作为另一个电子产业承接地,苹果供应商数量虽然并不及越南,但主要台系组装厂居多。

    在印度设厂的ODM厂商代表向记者表示,人力成本而言,越南比印度贵一倍,越南当地人力工资折合人民币将近4000元/月,印度工人大约2000元/月;但是公司并未选择越南,而是印度,主要原因在于除了满足客户全球交付的需求,印度本地也是重要的手机消费市场,而且享受关税优惠。

    从关税角度来看,印度本地生产组装也具备优势。前述厂商向记者介绍,根据过往数据,同样出口欧美,在印度本地生产的关税成本就比从中国生产少大概18%,“印度当地劳动力充足,比越南劳动力成本更加低,适合从事大规模的组装、包装等相对较低的技术环节,很多精密部件从国内运往印度组装。”

    根据IDC报告,因新冠疫情影响,印度2020年智能手机市场萎缩了2%,总销量约1.5亿部,前五名中就有四家中国品牌,分别是小米、vivo、realme和OPPO,韩国品牌三星电子排名第二。

    疫情预计也会影响今年印度本地手机产量。TrendForce集邦咨询进一步指出,目前全球前五大手机品牌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皆有在印度设有产线或透过OEM厂生产,且比重逐年扩大,目前的产出以供应当地需求为主。依现阶段当地生产情形来看,初估今年第二季至第三季共有1200万部手机的生产量会受影响,而受疫情影响,印度全年生产总量将可能下滑7.5%。

    产业迁移新考量

    除了吸引外资,印度在积极推动本国的产业替代,以手机行业为试点,目前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强调,印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虽然印度当前的产业链体系并不完善,但现任的莫迪政府雄心壮志,执行力比往届更强,PLI(生产挂钩激励)项目会做得更好。”

    据介绍,2020年4月份,印度政府推出了生产挂钩激励战略,推动手机产业进口替代。该战略鼓励手机厂商本地化生产,将公司营收4%~6%进行五年期补贴。目前已经有大约16家厂商加入资助计划,包括鸿海富士康、三星。据统计,该战略推出后,参与的厂商已经投资了130亿卢比资金,提供了超过2万个工作岗位。

    印度政府也在向汽车部件、家电、医药、太阳能、通信行业等更多领域推进进口替代项目。印度官方预计,该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增加5200亿美元的产出。

    张智威表示,“印度不需要成为中国”,宏观来看,印度人口基数足够大,未来20多年印度会是少有的能保持8%的经济增速的国家。

    除了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在缺芯、疫情等扰动下,保障供应链安全也逐步成为推动电子产业转移的新推手。

    日前,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授权约190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技术和研究,并将单独批准支出540亿美元用于增加美国对半导体、微芯片和电信设备的生产和研究。美国商务部长GinaRaimondo曾表示,这笔资金可能用于在美国新建7至10家半导体工厂。

    除了美国,欧盟、韩国等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供应链安全保障,东南亚等地则在做相应产业承接准备。但这并不是一个符合成本的规划。

    据BCG和SIA联合研究统计,如果各地都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化供应链,至少需要高达1万亿美元的研发及资本支持,半导体价格总体将上涨35%~65%,最终提高消费者的电子设备成本。

    董世敏表示,疫情、缺芯等问题已经让各国意识到供应链安全问题,未来自建供应链虽然会增加成本,但仍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另一方面,供应链从中国完全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可能也因为疫情以及中国大陆供应链稳健表现而有一些波动调整,比如此前计划全部转出,本轮疫情后可能会减少转移。

    另外,碳中和目标可能也将进一步引发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张智威指出,美国、中国肯定会推进碳中和目标,但越南这些国家客观上并不太会有意愿设立太高的碳中和目标。未来高能耗、低端的产业转移将会是个大趋势。

    对于产业转移东南亚等地而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担忧,国际代工厂商代表向记者表示,这个问题并不用担心,国内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完善的供应链,公司也在不断加强研发力量,提升自动化水平。“毕竟主要是低端部分迁移至东南亚甚至巴西等地。”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