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楠
2020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常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一国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市公司是一国的优秀、头部企业,是一个国家相关行业优秀企业的集合,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一国最先进的全要素生产率。
通过对2000年-2019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8个国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报告发现,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来看,日本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均值为4.21,其次是法国(2.76)、韩国(2.56)、美国(2.44)、德国(2.44)、印度(2.29)、中国(2.21)和英国(1.81)。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不高,但是2000年以后却呈现较为快速的攀升态势,这主要与中国21世纪初期以劳动力和资本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成效,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
从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在8个国家中增长速度最快,近年来与发达经济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2019年已经超过美国,位列第4,呈进一步上升趋势。而在非高技术行业,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总体水平较为平稳。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偏高,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每年仍保持稳步且较快的增长,在8个国家中最具有潜力。
基于以上结论,报告建议:第一,以上市公司创新驱动发展为重要引领,为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更大的增长空间,进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以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坚持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大力推动新兴科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强化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上市企业的市场活力;第三,大力提升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挥其对传统经济的引领、带动和改造作用。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