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随着多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级,家中慢病患者配药难的声音逐日增多。为此,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百姓用药需求。
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降低其他患者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开通线上问诊、开方等措施,保障患者用药。据记者了解,2月6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在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通过线上问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就医方式,让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安心买到所需要的药品。
“中老年本身抵抗力较年轻人弱,尤其是糖尿病等基础病类的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现交叉感染,风险更大。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面临‘配药难’的情况,如何依托互联网技术帮助到这一群体,是我们推出这一服务的出发点。”阿里健康“买药不出门”项目负责人刘恒浩说。
“在特殊时期,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价值和优势得到凸显。”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
慢病需求成为特殊时期“痛点”
数据显示,我国的慢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亿人。为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越来越多的城市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对于定期需要去医院开药的慢病患者来说,一方面要减少医疗机构就诊的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是出行不便,家中的慢病药品逐渐出现断档。
“父母的日常用药就快断了,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太发愁了。”“如何安全地去医院取药?或者能不能线上问诊买药?”“药算了算只够吃一周,无法按照原计划复诊怎么办?”
当这些人群去医院和社康中心取药时,就有增加感染风险的可能,不利于疫情防控。
这一现象显然也为政府部门所关注到。
2月6日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主要包括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基础和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内容。《通知》要求各地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阻击战,减少线下诊疗压力和交叉感染风险,减轻基层统计填报负担,对疫情发展进行高效跟踪、筛查、预测,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民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积极支持“长处方”,实现“便民办”,要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出台相应便民举措。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
互联网医疗问诊量不断提升
据记者梳理,为适应市场需求,从目前公布的信息,多地已经开通互联网线上问诊,此外,阿里健康、百度、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开设了在线问诊。
如今,面对不断增长的慢病患者需求,阿里健康又推出了“买药不出门”服务。阿里健康介绍,有配药需求的用户打开手机淘宝,在九游会·J9搜索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几种常见慢性疾病药品名称,或在手机淘宝检索“买药不出门”或“配药不出门”,便能找到相关服务页面。
阿里健康公司人士介绍,慢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病情提交用药需求,经过互联网医师复诊开方、药师审核处方等多道流程后,再行安排物流配送。同时,借助“码上放心”扫码验证等技术,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据了解,目前阿里健康所供应的药品品类既覆盖心脑血管、呼吸、肝胆、痛风、糖尿病等主流慢性疾病领域,也包含五官、皮肤、妇科、风湿骨科等领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常见病、慢病患者的线上问诊配药场景。
除了阿里健康外,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慢病患者不出门也能看病,1药网互联网医院已面向全国慢性病患者开放免费续方+送药上门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殊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量不断提升。记者获悉,截至1月30日12:00,阿里健康于手机淘宝、支付宝上搭建的在线义诊活动页面,累积访问用户数已破280万。1药网互联网医院从早8时到晚22时开展线上问诊,日问诊量已突破一万人次。
(编辑 上官梦露)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