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扭转“小阳春”后成交清淡的态势,一些房企四季度以来加大推盘力度,降价促销,“以价换量”,不少房企10月份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受新房降价促销影响,二手房降价较为明显。此外,受信贷、融资等政策收紧影响,房企拿地趋于谨慎。
房企加速回笼资金
2019年四季度以来,一些房企实施“以价换量”策略,降价促销以加速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这在一线龙头房企中表现尤其突出。以中国恒大为例,公司2019年10月份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903亿元,环比增长约8.7%,同比增长约70.2%,继9月之后再度刷新单月合约销售金额纪录。2019年前10个月,中国恒大累计实现销售额5435亿元,完成全年6000亿元销售目标的90.58%。从销售均价看,近两个月中国恒大销售均价下滑较为明显。10月,公司合约销售均价为9336元/平方米,环比下降7.15%;9月,合约销售均价为10054.4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53%。
部分上市房企10月份销售均价环比下降幅度较大。以首创置业为例,销售简报显示,10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41%;实现合同销售金额90.7亿元,同比增长56.38%。1-10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约2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累计签约金额约601.5亿元,同比增长25.2%。根据上述数据测算,10月份,公司销售均价约为18778.4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超过三成。
克而瑞等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多数房企加大供货力度,年底加速抢收,以快速回笼资金。
分析人士指出,从往年的情况看,受开发节奏和行业规律影响,多数二三线开发商习惯把重头货值放在下半年,整个下半年都是推盘的重点。仅少数头部房企保持全年平滑供货,每个季度的销售额比较均匀。随着“金九银十”效应逐步转淡,头部房企四季度推盘力度逐步增加。
从营销手段看,除了传统地产销售人员、中介人员推盘销售外,今年以来多家龙头房企“双十一”期间与苏宁、京东等电商联合促销。中国恒大和苏宁易购此前宣布,“双十一”期间累计推出1111套房源,单套最高优惠超过百万元。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金九”不金,“银十”成色不足。在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全国房价面临整体下行的压力。“金九银十”期间,多数房企采取“以价换量”拉动销售。从全国范围看,10月份销售面积同比微增,对于房价同步产生下拉作用。热点城市依然存在,但难掩市场整体走弱的趋势。
二手房降价促销
新房市场受房地产企业回笼资金、加速完成全年业绩等“降价促销”因素影响较大。
从近期情况看,受新房降价销售等因素影响,二手房市场纷纷降价销售,部分置换需求较为迫切的业主降价力度有所加大。“金九银十”期间,多地二手房市场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新建住宅与二手房均价近期回落明显。成交量仍保持惯性冲高,但主要在于以价换量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二手房市场的数据反映了市场预期。当前过高的价格会使得二手房流动性减小,二手房房东若年底有换房的意愿通常会给予价格优惠,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有类似的规律。
诸葛找房数据分析师国仕英表示,临近年底,房企为加速销售回款降价促销,预计到年底前各个城市价格保持稳定或微跌态势;二手房价格受新房价格影响,也将保持稳定或微跌态势。
未来走势受关注
2019年前10个月,房地产市场整体仍保持高位运转,且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但在融资信贷政策整体收紧、房企拿地速度整体放缓、限购政策依然严格的背景下,且经过2019年的降价促销后,2020年房地产行业销售将后劲不足。
张大伟表示,虽然整体成交量依然上行,全年有望刷新去年15万亿元的成交金额纪录,但从房价看,市场调整趋势明显,一二三线城市逐渐进入调整期。未来如果没有明显的政策调整,市场拐点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购房者预期普遍转淡。58同城监测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房价稳中有降,市场热度同步下行,购房者预期明显呈现“看平”。如果没有“以价换量”,不少地区难以拉动销量。同时,10月份经纪人信心指数环比持续下降,降幅达1.7%。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