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苹果新产品或将搭载Micro LED 多家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

2023-02-03 21: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彭衍菘 实习生 张祎邢

    2月1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苹果(Apple)将导入Micro LED技术于消费性电子产品之中,预计2024年将首先搭载于Apple Watch。该机构认为,Micro LED技术在2024年后也会陆续在Apple其他产品扩大导入。

    记者了解到,当下,Micro LED技术受到LED等领域上市公司的关注,多家企业目前也在加大对该技术的投入,一些企业并开始实现量产,为海内外客户交付订单。

    不过,多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icro LED技术是产业内领先技术,其商业化落地进程已经开始,但同时也面临量产难度高、生产成本高、良率比较低、产业集中度差等挑战。

    Micro LED引领显示技术

    “公司认为Micro LED是一名‘六边形战士’,在多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深天马A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显示,Micro LED也称为微米发光二极管,是将传统LED(发光二极管)结构进行矩阵化、微缩化,尺寸缩小至1~10μm,通过巨量转移将固晶转移到基板上后,再利用物理沉积完成保护层和电极,最后封装而成。

    相比传统LCD、OLED,Micro 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厚度薄、寿命长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

    “Micro LED将在长远周期上成为显示的主流发展方向,补充OLED寿命上的缺陷,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代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未来应用场景,盘和林表示,当前Micro LED主要应用于使用面积较小的VR和手表,随着未来生产成本的下降,Micro LED的可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比如AR、HUD(车用平视显示)、广告牌、光通信、医疗探测、智能车灯、空间成像等。其主要优势在于耗能少、色彩饱和度高,分辨率好、亮度高、轻薄,精简,符合电子消费品轻量化的趋势。

    上市公司着手研发Micro LED

    据高工LED不完全统计,2022年投向Mini/Micro LED等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设备、基板材料等Mini/Micro LED配套产业链也成为2022年投资的重点之一。

    在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也在陆续加入Micro LED赛道。

    2月3日,记者致电多家LED企业,了解企业对Micro LED技术应用情况。

    从规模量产来看,联建光电、聚灿光电等均表示已实现不同程度的量产化,甚至完成相关订单交付。

    联建光电表示,公司完成Mini/Micro-led(微间距)、户外显示、会议显示等领域所对应的产品立项,目前已拥有成熟的COB微间距生产线,达到规模化量产,并已获得众多海内外客户订单。

    去年12月5日,聚灿光电也曾公开表示,公司MiniLED已有小批量出货,同时新启的再融资项目主攻Mini/Micro LED芯片研发及制造扩建;瑞丰光电去年11月份表示,公司Mini/Micro LED产品已导入智慧电视、电脑、汽车、医疗等领域重要客户,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交货客户。

    深天马A则对记者表示,计划在2025年之后逐步开展批量化生产,主要应用场景以车载为主。

    从技术面来看,深天马A、国星光电等不断寻求技术突破。

    深天马A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开设Micro LED相关试验线,目前已经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和相关客户展开合作,成立了围绕Micro LED的“生态联盟”。

    据悉,国星光电也已在巨量转移、共晶键合、量子点全彩化等Micro LED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据国星光电1月10日公告,新获11项发明专利证书中,其中6项涉及Mini/Micro LED技术领域专利。

    当前,我国Micro LED技术瓶颈尚未完全克服,大多数厂商停留在研发与建置Micro LED生产线的阶段。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随着LED芯片尺寸的缩小,单位面积LED数量成倍增长,如何实现99.9999%的转移良率,且将每颗芯片的精准度控制在±0.5μm以内,是巨量转移技术的主要难点,使其成为制约Micro LED量产关键。

    上述研究报告介绍,激光剥离转移技术是目前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中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该技术不但保证转移效率,还能保障精度的技术方案,且在修复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坏点剔除工艺相匹配,利于提高良率等。“激光剥离转移技术,是通过脉冲激光辐照致材料烧蚀实现器件向终端基底的转移。具备能量输入效率高、器件损伤小、设备开放性好、应用方式灵活等优势。”盘和林补充道。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游晓刚向记者表示,Micro LED要想实现规模化投产,需要解决尺寸问题,生产制造设备、芯片工艺、转移技术、驱动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技术都需要全面升级。因此,未来进入Micro LED商品化的阶段,除了技术发展的演进之外,还需要观察制程产能及良率是否能达到最佳的商转成本。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编辑 孙倩)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