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吴学安:夯实科技诚信基石引领科技创新之先

2018-10-23 05:55  来源:证券时报

    10月21日,媒体报道了两年前清华大学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发热议。当天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回应称,早在2017年4月,其已经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该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博士学位。这一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而在媒体曝光之前,清华大学从未就此事公开发声,也没有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无论是近十年前就曝出的论文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测算数据,还是一年前引发国内学术界地震的“施普林格撤稿风波”,都曾经引发铲除“学术黑中介”、还学术界一片净土的强烈呼声。这也是一个有望很快被解决的问题。记者从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了解到,科技部正在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抓紧落实,加快建设科研诚信制度体系。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勇攀科学高峰。让科技创新力充分迸发,科研诚信的构筑尤为重要。因此,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加快推进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等就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从抄袭、剽窃科研成果,到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从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再到弄虚作假,骗取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都不难在现实中找到案例。科研失信行为的背后,是科技成果的严重失真、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科技信仰危机,更损害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形象。

    诚信,被常年在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看作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而“撤稿”,则是“刺痛”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的高频词。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保持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并建立终身追究制度。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科技领域的失信行为,与缺乏具体完善的奖惩措施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科研管理制度的设计不科学、不健全,是产生科研诚信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科研诚信问题背后所彰显出的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治理结构和文化认知出发,系统地加以考虑,提供一整套的规则;另一方面,在国家和单位层面上,建立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并让其有职有权、有责有位,切实担负起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使命,构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从根本上铲除相关学术造假的土壤。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于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来说,如果没有诚信作为支撑,那么科研就会因不诚信行为而消解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践踏公平竞争的科研规则,扼杀科研公信力。而要想早日遏制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像反腐败那样,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在制度建设上,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给出可操作的规章,使调查过程有效率,处罚结果有震慑力。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