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境内场内期权市场从2015年第一只期权品种上市开始,经历了七年多的试点,参与的投资者数量稳步增加、经济功能逐步发挥、市场规模稳定高速增长。沪深两市ETF期权日均交易量已从最初的寥寥几万张到2022年上半年的509万张,投资者达到56万户。期权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熟知、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不断强化、实践。2022年9月19日,市场又迎来了中证500ETF期权和创业板ETF期权新品种上市,这是继50ETF和300ETF后,投资者最为期盼的期权新标的。它们的推出,揭开了期权市场发展的新篇章。
期权工具帮助投资者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实现股票风险的转移。在海外市场,期权是投资者用来对冲风险最主要的衍生工具之一。投资者可以结合期权基本的认购认沽类型、多个行权价和到期月份,更精准地实现对冲需求。在国内市场,投资者也在逐渐掌握期权对冲应用的方法,较为普遍的运用是使用期权防范股市的尾部风险。例如,在持股的同时买入认沽期权,付出一定的权利金,为持仓构建保险。与期货对冲相比,期权对冲能获得更理想的对冲效果,市场上涨时,损失了付出的权利金,但仍可获得市场带来的趋势性收益,市场下跌时,期权头寸起到保护作用。期权对冲需要注意在横盘或小幅下跌时,买入期权的成本损耗,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关键时点使用,如长假前、海外重要事件发生前等时间点,此时投资者仍看好市场准备继续持股,可以考虑按面值比例买入认沽期权来防范风险。
机构投资者的对冲需求则更为复杂,不仅仅是防范尾部风险,以一些风险中性产品为例,对冲的目的是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干扰,使得能更稳定地获得策略的Alpha收益,从而让净值曲线呈现稳定向上的态势。期权也可以满足此类的对冲需求,做法是利用卖出实值认购期权、买入实值认沽期权的“准”线性方式进行对冲。通过对2015年至今的策略回测,与股指期货对冲相比,ETF期权对冲的最大回撤更小,收益更优。
期权工具促进标的流动性提升和市场平稳运行
ETF期权市场原有的3个标的是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它们在ETF期权上市前的6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分别为27.8亿元、10.2亿元和3.8亿元,上市后的6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分别为39.1亿元、21.4亿元和8.1亿元,分别增长了41%、110%和112%,标的的流动性提升非常显著。
从波动率角度来看,华夏上证50ETF在期权上市前两年的历史波动率为25.0%,上市后至2022年8月末的历史波动率降为22.8%,而同期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历史波动率分别从21.5%、21.2%、22.2%上升至22.7%、26.5%、28.5%。沪深300ETF期权在2019年末上市,此后的2020年、2021年虽然受到诸多风险事件影响,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的波动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它们在期权上市前两年的历史波动率分别为20.8%、20.1%,上市后两年的历史波动率分别为20.8%、20.4%。由此可见,期权对市场平稳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权丰富了投资工具体系
期权的非线性特征使得其具备立体化投资、全场景投资的优势。个人投资者学会使用期权工具,可以进行多元化交易。通过把握市场趋势,利用期权时间价值衰减的特点卖出期权获取权利金,使用认购期权替代买入股票,使用认沽期权锁定卖出价格,在持有现货标的情况下备兑开仓,增强收益等方式实现交易目的。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资产管理机构,常见的期权策略产品通过判断标的价格趋势、反转特征,使用期权结构获取收益或开展单一标的或跨市场、跨品种的升贴水套利、做市等策略类别。主观多头、宏观对冲、多策略等产品也可能使用期权进行趋势交易、结合股票的备兑和对冲交易。综合来看,期权策略与股、债产品保持低相关性,与市场中性、CTA等策略亦保持低相关性,是极优质的绝对收益源。
我国ETF期权具有制度优势
沪深两所ETF期权均执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对个人投资者的资产规模、交易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有较高要求,并且要求投资者具备期权模拟交易经历和通过期权知识测试。在交易制度中,包含了限仓和限购规定,即对投资者单个合约品种的权利仓持仓、总持仓和单日买入开仓有张数限制。在风控制度中,规定保证金管理实行“中国结算对期权经营机构”和“期权经营机构对客户”的两级管理。这些制度规定有效地引导了投资者理性参与期权交易,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我国的ETF期权制度设计,充分考虑这一品种的特点。ETF期权独有的备兑开仓委托方式,让本就持有标的ETF的投资者,通过简单的备兑开仓方式,达到增强收益,降低持仓成本的效果。因为这些独有的优势,投资者对ETF期权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当前居民财富管理高速发展的时期,投资者的交易、配置与风险管理工具正在不断得到完善。3只ETF期权新品种的推出,进一步健全了投资工具体系,帮助投资者创造更丰富的收益结构,实现更广泛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目标,在财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信证券衍生品经纪业务部总监)
(编辑 田冬 上官梦露)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