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中国基金业协会12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规模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5.32万亿元,较10月底的24.41万亿元增长3.73%;公募基金数量合计9152只,较10月底的8969只增加183只。
而微众银行·We研究近期发布的《2021年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对用户购买基金情况及趋势给予了详尽调研解读,《报告》指出,公募基金凭借其买入门槛较低、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定投后长线持有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用户积极涌入,加之绩优基金掀起的“限购潮”,更强化了用户的购买欲望,在We研究发起的调研中,51.1%的受访用户表示投资理财首选基金。
数据的背后,是投资行为的变迁,是投资者对公募基金越来越广泛的选择。随着资管新规逐渐落地,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已成必然,面对更加规范的监管环境,投资理财已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在接受We研究调研的用户中,有过投资理财行为的用户从2019年的53.5%大幅上升到今年的84.2%。
“事实上,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已迎来巨大的时代机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投资来传对于个人用户及家庭财富来说影响日益突出,从长期看,住宅资产向金融投资的迁移是大势所趋。
用户金融服务使用行为趋向多样性
据了解,今年是微众银行·We研究连续第五年对外发布《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报告》,合作伙伴包括55家合作银行、5家高校及行业合作伙伴。走过了10座城市,开展84场深访及座谈会,回收问卷16950份。
今年的报告还勾勒了2021年大众用户关于“存花贷保”四个方面的金融行为。在“存”方面,报告揭示了当前中国大众的金融服务使用行为趋向多样性。使用过三种金融服务(投资理财、贷款和商业保险)的用户占比过半,达到50.4%;使用过其中两种金融服务的用户达到34.4%;只使用过其中一种金融服务的用户占比仅15.1%。
疫情可能是投资理财的催化剂之一。在We研究发起的调研中,就有南通市的邹女士表示,“自己之前差不多月光,也就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感觉收入会减少,考虑到坐吃山空不太行,必须让钱生钱,逐渐有了一些投资理财的念头。后来,银行的客户经理也给了我一些建议,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做基金投资,做银行理财的。”
记者注意到,根据调研结果,在“花”的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迅速渗透;在“贷”的方面,个人信用贷款已成为用户日常消费和资金周转的常规性金融服务,用户的信贷行为趋向理性化,互联网银行的信贷普惠下沉效果初现;在“保”方面,线上用户健康险需求仍有进一步挖掘空间,且大众对于“保险+健康”的金融服务仍有较多期待。
同时,相比往年,今年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手机互联网基本普及,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这些因素对银行用户的“存花贷保”行为变化带来多元影响。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金融意识的增强,大众对投资理财、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熟悉度越来越高。用户应用体验便捷性提升的同时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金融机构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仍存缺口
88.2%个体户愿线上申请贷款
此外,在《报告》的小微篇中,重点解读小微篇中对于个体工商户的专题研究。
调研指出,目前个体户的经营困难首要表现在成本上,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店铺租金压力等是最主要因素。在金融需求上,个体户贷款呈现平均次数不多、平均贷款金额小的特点。有过贷款经验的个体户中,88.4%过去一年贷款1-3次,平均贷款2.4次,平均贷款金额10.7万元。同时线上申请贷款整体意愿较高,88.2%的个体户未来愿意通过线上申请贷款。
《报告》调研发现,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仍有很大的缺口。个体户期望的贷款产品和服务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从产品设计上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额度一把给足,并允许客户随借随还,可以有效满足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和减少利息支出,当然对银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来讲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其次,从流程体验上看,需通过把申请和审批流程全线上化来使办理流程更加简单快捷。实现客户能够一张身份证、一部手机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获取贷款。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未来如何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对《证券日报》建议称,政府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分”体系,根据社会责任和信用分的结合,引导商业银行更多关注绿色、环保等行业的小微企业。
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让普惠金融与小微经济体的发展形成合力,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需求,也是自身回归金融本质,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对小微这个实体经济重中之重的群体以及更广泛的用户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精准的服务,也对金融机构的调研能力建设提出了要求。”
(编辑 孙倩)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