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理财频道 > 理财 > 正文

银行理财子公司纯权益类产品仅三只 权益类资产配比正逐步提升

2020-08-20 02:11  来源:证券日报 彭妍

    本报记者 彭妍

    在股市行情回暖、监管层支持、打造资管竞争力等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布局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尽管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只发行了三只纯权益类产品。但是,大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中都配置了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多在20%或30%以内,不过也有部分混合类产品的上限高达70%。同时,近期股权投资也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的新方向。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单纯依靠固收类投资无法获得持续且有竞争力的收益,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丰富产品体系成为打造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

    7月份大幅增长

    记者注意到,此前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逐步拓展权益产品,伴随着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承压以及多重竞争加剧的格局下,理财子公司产品加大布局权益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9日,银行理财子公司登记的理财产品共计1617只。从产品类型看,当前理财子公司主要发行的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3种类型。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共发行1219只,占总发行数量近八成;混合类产品共发行了395只,占比达24.43%,以三级(中等风险)居多;权益类产品仅发行3只,且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例如,近日,光大理财推出“阳光红300红利增强”产品,成为光大理财推出的第二只权益类产品。这也是目前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第三只权益类产品,其余两只分别为“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和“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尽管纯权益类产品发行较少,但是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正逐渐在固收产品中增配权益类资产,特别是配置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已初具规模。

    记者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发现,部分产品将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目前多款混合类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介于20%-70%区间。例如,光大银行旗下光大理财子公司发行了一系列中等风险的混合类理财产品。以其中某一款产品为例,在投资策略上,主要采取FOF形式,投资于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在资产配置策略方面,本产品以50%的权益资产和50%的固收资产为中长期的配置中枢。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向好背景下,今年7月份,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较6月份大幅增加14款,达到55款,占当月全部产品数量的28.5%,同时也创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市场以来发行此类产品的单月最高值。

    此外,股权投资也成为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新方向。例如7月1日,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江苏民企盛虹集团有限公司的新增股东,这也是银行系理财子公司首次对未上市公司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此外,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也通过与其他公司一起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的方式,进入了股权投资市场,但尚未正式进行股权投资。

    王一峰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布局权益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对股权投资市场来说也是一种资金的回归和拓展,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短期来看,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完善产品体系、为高净值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主动选择。银行理财在大资管行业规模居首,资金优势不可比拟,但是囿于银行传统信贷文化、直接融资业务经验不足、投资逻辑和架构尚不完善等因素,更倾向于与其他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来获取优质项目及管理经验,通过优势互补更深地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

    循序渐进

    加码权益类投资

    在王一峰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比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从理财子公司自身特征来看,投资范围包括债券、股票、货币市场、未上市公司股权、非标等多重标的,且产品久期相较传统银行理财有明显拉长,也更适宜做权益类配置;其次,在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的大环境下,传统债券投资等收益率不断创新低,为支撑资金端维持相对有吸引力的收益率水平,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权益配置增强收益的诉求有所提升;再次,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和投资意识增强,叠加资本市场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更为成熟,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更为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最后,从监管导向来看,净值型改造意在引导银行理财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相应的综合回报水平,未来低风险、短久期、固收类产品与高风险、长久期、股权类等资管产品收益率差异将进一步拉大,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也会随之得以真实体现并激发更为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权益类,包括未上市的股权,有助于引导长期的储蓄资金通过专业化机构来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支持直接融资,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

    不过,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加大布局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是理财子公司在权益类投资领域尚处于弱势。

    “囿于银行的传统优势、稳健风格、客群基础、投研实力等多重因素,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配置思路短期内难有改变,权益类投资加码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临诸多挑战。”王一峰表示,具体来说,一方面,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较低,且已经习惯预期收益型产品,对净值的波动和回撤较为敏感,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另一方面,银行理财长期受传统信贷文化、资管部运作模式等因素影响,在权益投资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投研经验不足,需要逐渐补齐短板、构建权益投资能力。

    交通银行研究员、西泽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外部影响因素剧增,目前发行权益类产品首先需要谨慎评估宏观经济对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利率下行空间较大,资产配置的稀缺性和风险性叠加;其次是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收益普遍下行的趋势明显,客户吸引力下降;最后是权益类产品的底层资产需要遵循资管新规要求,涉及监管问题。”

    谈及理财子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温彬对记者表示,通过引进行业的专业人才,借鉴私募股权基金的评估体系,来补足对权益类投资风控的短板。从优势来讲,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投资可以和银行信贷形成协同效应,对于被投资的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一是要提升投研能力,加强权益市场资产配置的组合,增强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客户;二是要做好存量理财产品的稳定转续工作,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设计更加丰富的权益产品,拓展净值化产品的覆盖率;三是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注重研究金融市场风险,及时进行权益市场配置的产品组合调整,防范突发事件和声誉风险。”邓宇表示。

    “理财子公司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投研团队尚需时日,更有可能通过被动投资的方式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切入权益类投资,初期阶段指数类和FOF/MOM是合意之选。后续在加强与母行其他资管机构及外部机构的投研合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并将产品线继续拓展至主动权益、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王一峰表示。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