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婧 见习记者 冯思婕
能源改革持续深化,热电联产行业在近期迎来了一波上市潮。7月7日,新中港(605162.SH)正式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本次公开发行8009.02万股万股,发行价6.07元/股,首日涨幅43.99%。
此外,行业内多家企业也争相涌向资本市场。近一月内,已有杭州热电于6月30日在上交所挂牌;世茂能源于7月6日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公告》;恒盛能源于7月2日首发过会冲刺上市;物产中大也已启动子公司物产环能分拆上市计划。
“步入上市公司的行列后,我们将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关心与监督,这也是促进新中港继续做大、做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新中港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中港致力于打造成为跨地区、跨区域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服务商,我们一定会不断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股东、回报社会。”
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从“电足够用”到“用环保电”,中国热电行业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的升级路。
专注于热电联产业务,通过打造以热定电的“高参数全背压机组配套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独特工艺,新中港不断创新,在节约能源和清洁燃煤方面走在热电联产行业前列。
据了解,新中港本次IPO募投项目将采用新型更高参数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技术,能效远高于常规火电机组,也明显高于一般背压式机组,减碳、节能、增效效果显著。
“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全厂的碳排放、煤耗及热效率情况将全面优于全国的火电机组及热电机组。”新中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下游工业用户大量用热很难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超高效率、超低排放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进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来替代燃煤锅炉和散煤,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减量替代的重要措施。由此,在政策倡导下,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快速发展,装机容量迅速增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热电联产和工业相关性强,涉及化工、印染、医药等行业,工业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决定了热电联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热电联产具有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电源结构优化等综合效益,前景广阔。”
据悉,热电联产将煤的单一输入转变为煤、天然气、生物质、以及垃圾、污泥耦合。新中港方面表示,公司将逐步加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输入比重,并且进一步降低能耗,实现一次能源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
致力推动跨区域发展
浙江省首家通过超低排放验收,全球首创亚临界35兆瓦背压供热机组,连续10年供电煤耗指标低于200克/千瓦时,供热价格始终保持浙江省较低水平……这是深耕行业30年来新中港不俗的表现。
作为浙江省嵊州市唯一一家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企业,随着嵊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优化,新中港客户涵盖了造纸、印染、医药、化工、食品等诸多行业的150余家工业企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上市公司。
事实上,热电联产企业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特点,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当地的城市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当地政府根据规划划分集中供热区域,确定热源点的供热范围。
例如世茂能源位于杭州湾地区余姚滨海新城,向中意宁波生态园及周边电镀、食品园区提供集中供热;恒盛能源则位于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内,供热范围覆盖整个开发区城北片区。
而杭州热电作为浙江省最早建成的区域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环保节能型企业,已经先后进驻了绍兴、杭州、丽水、湖州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
此次上市,新中港表示将致力于把区域热电联产企业打造成跨地区、跨区域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服务商。
“受供热半径的限制,热电联产行业内大都为中小规模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易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但随着行业内规模企业向能源投资主体转换,行业领先企业的跨区域能力正逐步增强。”钱向劲向记者分析称。
新中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朝着“超低排放、超低能耗,高可靠性、高经济效率”目标努力,不断提高供热能力,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全力打造高标准的燃煤热电联产升级版,在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的路上走得更远,打造全国热电行业的节能减排样板。
(编辑 孙倩)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08:48 | 海立股份:控股子公司有销售光刻机... |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