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吴晓璐
制造业企业是A股上市公司的“绝对主力”。《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月14日,A股3766家上市公司中,归属于制造业(证监会行业,下同)的有2368家,数量占比在62.88%,市值占比约44%,制造业大多为中小企业。
目前,排队IPO的制造业企业也占据多数。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14日,IPO(不包括科创板)排队名单中,275家为制造业,预计募集资金1731.37亿元。科创板申报企业中,有63家为制造业,合计募集资金628.59亿元。也就是说,制造业拟IPO企业合计338家,预计募资金额合计为2359.96亿元。
去年,制造业IPO(包括科创板)融资1149.55亿元,同比增长35.56%,其中,科创板制造业IPO融资金额,约占制造业IPO融资总金额的一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多,而且越来越通畅,呈现多样化、便利化趋势,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整体在不断优化。“对于好企业,无论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资本市场大门都是敞开的。”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去年制造业再融资合计5010.21亿元,同比增长34.22%。2019年以来截至1月14日,增发预案(据最新公告日统计,下同)预计募资超过4000亿元,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募资697.33亿元,配股预案预计募资55.13亿元。也就是说,再融资总募资规模超4750亿元。
对于如何为制造业融资提供便利,董登新认为,除了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政府可以引导成立一些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发展,并且鼓励长期投资。在退出方式上,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的退出可以不仅仅局限于IPO,也可以通过行业纵向、横向整合退出,探索多种退出方式。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支持制造业融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第二,利用市场化手段,缓解企业信用风险,支持企业债券融资;第三,将注册制试点推广到创业板等板块,可以加大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支持;第四,鼓励银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降低业务成本,改善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对制造业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