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
今年新股发行常态化,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新股上市数量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的总量,但是新股的涨停板数量有所减少,“打新”收益较去年同期也所有下滑。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涨停板数量减少是影响“打新”收益最重要的因素,“打新”收益下滑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和健康,因为次新股是市场中最大的泡沫。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7月1日开始实施。李大霄表示,《办法》对投资者“打新”没有造成实质影响。《办法》解决了投资者适当性统一标准的问题,明确经营机构的适当性管理责任,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核心为“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照顾风险承销能力的情况下并没有丧失自主选择权。
相关业界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对“打新”没有实质影响,之前也有相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办法,而且新股收益率受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没有直接关系。
由于涨停板的数量减少,使得投资者“打新”日趋理性。一位投资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新股涨停板减少,但只要中签,仍然有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打新”多数情况能获得较好收益,因此将继续打新股。
李大霄也认为,投资者可以认购新股,但是坚守次新股要谨慎,建议要做到“打新”不“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