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8月24日,有消息称小米公司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审核,获得造车“准生证”,成为2017年底以来,第4批获得国家发改委该批准的企业。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在今年5月份表示,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若传闻属实,则意味着小米汽车获“双资质”批准行程过半,向2024年量产首车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证券日报》记者就此向小米集团问询,公司延续缄默态度,向记者明确表态“不予回应”。有关部门也未披露相关信息。
小米汽车招兵买马等候量产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2022年3月底,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最宽广的发展赛道。
就在上一周,雷军完成了又一次小米周年演讲,但对小米造车进度全程闭口不谈。据内部人士消息,雷军在演讲结束后的第三天去往小米位于亦庄的工厂,亲自开展了一场全员大会。该人士还表示,雷军此次带去了一些好消息,但其未透露过多具体内容。
事实上,造车难度有目共睹。首先便是耗资巨大。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投入了31亿元。2023年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1亿元。除烧钱之外还有资质问题。此前,新能源汽车“双资质”极难获得。一家企业若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既需要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同时还需要满足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即须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大小“双资质”。
据记者了解,代工模式是获取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本最低的方式。相较于申请和收购,代工模式无须建厂或收购车企,仅需花费产线改造、委托生产的费用,资金投入显著降低。然而,根据工信部2022年初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代工模式下的双方也均需要具备生产资质才能代工生产。生产资质的收紧让造车门槛陡然升高。
今年8月14日,吉利全新品牌“极越”亮相。因为没有生产资质,集度只能依托资质拥有方吉利汽车,进而改名极越,集度摇身成为技术提供方。在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看来,百度和吉利联合担任股东的集度就是因为资质问题,最终走了另一条曲线路线。
“如果小米已经获得发改委的批准,下一步就是看工信部的消息。”有造车新势力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一期已经竣工,制定了2024年约10万辆的产能计划。“自上周以来,小米汽车加快了工厂的招聘速度,准备在12月提升产量。”上述人士表示。
这一消息得到了供应商处的侧面印证。“今年8月份开始,小米开始对外开放汽车工厂普工招聘。目前缺口超过100人,招聘流程十分快速。”据悉,小米汽车工厂开放的岗位包括涂装操作工、电池车间操作工、焊装车间设备维修工、涂装车间设备维修、电池车间维修工。此外,有北汽、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经验优先。
雷军亲自赴新疆“督战”
除此之外,记者观察到,近日雷军在内的小米高管在微博上曝光了一些小米汽车的相关信息。
8月18日,有网友晒出在乌鲁木齐—昌吉城市快速路上,偶遇严密伪装的4辆小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8月19日,雷军发布一组照片,图中横幅上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定位显示在新疆。
同一天,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等则均出现在新疆。胡峥楠更是发布了一条微博,涉及小米汽车的能耗信息。将曝光信息联系在一起,外界普遍猜测雷军率一众高管亲自到新疆,并参与了小米汽车的夏季路测工作。
8月24日,记者查阅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登记备案“xiaomiev.com”网站域名,或为小米汽车官网上线率先筹备待命。
根据已曝光信息的汇总,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定位中型电动轿跑,采用溜背式设计。纯电车型将采用800V平台,搭配101kWh的三元锂电池,续航700km起步,智能座舱采用横向悬浮中控大屏。
智能驾驶方面,小米汽车会搭载激光雷达和不带激光雷达的两个版本,带激光雷达的方案可以实现包括城市、高速和泊车在内的三域贯通智能驾驶。结合此次批准资质和开放普工招聘,似乎都在预示着距离小米汽车正式对外亮相的日子不远了。
(编辑 白宝玉)
13:34 | 中金公司刘刚:美联储降息产生多方... |
12:06 | 9月份LPR保持不变 年内仍有降准降... |
12:06 | 发布股权激励锚定长期成长 洽洽食... |
10:34 | 2050场投资者活动举办 上市公司搭... |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