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韩昱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简述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当前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力度不减,而今年适度上调新增专项债规模,属于‘堵偏门、开正门’,能够为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项债的功效在于专款专用,针对的是局部的或单项的资金缺口。通过专项债统筹资源配置,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关键环节或项目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对债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今年拟安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认为,今年的目标比去年再增加了1500亿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也能够确保更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和推进,同时还能够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
“新增专项债持续加码,总体上可以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可带动消费、增加就业、稳定出口,可谓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宋向清说。
冯琳预计,在新增专项债规模有所上调的情况下,今年基建投资将达到较高增长水平。投资重点将逐步从去年的水利、交通等“老基建”,转向以数字、智能、低碳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这将确保有效投资继续适度扩张,推动经济较快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