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8月6日,长虹、美的等多家家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将积极参与第二批责任制企业的申报工作。
“绿色回收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流家电企业积极参与家电回收,以建设绿色产业链为方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起到示范作用,将加速推动产业链构建与家电回收工作有序开展。”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家电企业回收成熟资产逐步资本化
“长虹将继续参与第二批责任制企业的申报工作。”长虹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饶彬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虹在生产时采用环保可回收材料,通过环保产业链,将家电报废后产生的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长虹集团旗下长虹格润则成为形成闭环的重要节点。目前,长虹格润年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超过200万台。
据长虹格润电废事业部部长陈辉介绍,长虹格润作为西部最大的家电拆解生产企业,将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组织的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不断推动家电回收拆解行业规范化专业化走深走实。
对于下一步动作,饶彬彬称,长虹将以继续“互联网回收+”为核心,建立生产大数据平台,提升废旧家电拆解处置量等。
“美的履行生产企业责任延申制的义务,将积极参与第二批责任制企业的申报。”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事业群绿色回收负责人殷胜对记者表示,今年将重点培养3000家核心送装网点,并建设旧机批量回收的逆向网络。
而格力电器方面也对记者透露,将继续参与家电回收的相关工作,并在今年持续扩大回收规模。
目前美的、长虹、格力电器均建立了相应回收产业链子公司,且向外界传递出分拆旗下成熟资产上市意愿。长虹格润已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今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借助新三板平台以及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森科技创始人胡洪森认为,目前家电企业在回收产业布局上各有特色。长虹格润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探索出废旧家电“互联网+回收”的发展模式。格力电器则提供专业化便捷化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旧家电回收服务。美的在全国布局了40个集散中心。家电企业的回收产业链逐步健全,并摸索出以资本化扩充规模的道路。下一步家电巨头孵化的成熟回收资产也有望独立上市。
家电循环产业规模需匹配淘汰量级
此次《通知》提出,在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基础上,鼓励更多家电生产企业在积极拓展回收渠道、创新回收方式、优化存储设施、畅通运输网络、加强流向管理、提升处理能力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在胡洪森看来,《通知》更加细化,进一步为家电企业回收工作明确了方向,电商与回收网络融合、互联网回收模式将成为家电企业发力重点。
随着流入市场的废旧家电规模快速增长,解决好回收问题已势在必行。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2022年家电报废量超2亿台。家电回收产业前景广阔,单回收环节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元。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称,我国家电保有量超21亿台。我国家电循环产业规模仍不匹配家电淘汰量级。我国废家电回收渠道中约80%来自社会回收,实现规范化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仅占40%左右。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望让家电企业配套发展家电回收拆解业务提速。
不过,目前家电回收行业仍有多重问题待解决。“市场中仍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回收拆解小作坊,非法回收规模依旧庞大,需要让用户树立正规回收更能为绿色持续循环经济赋能;在相关补助上要适当考虑废旧家电的价值,提供相对公允的价值体系解决方案;企业需要联合线下门店,实现在线下单上门回收,并给出最优解决方案等。”胡洪森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发挥生产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回收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短期难见回报的事业,但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逾越的一环。
(编辑 上官梦露)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00:05 | 奥比中光董秘靳尚:走优势互补合作... |
00:05 | 中证协拟出台新指引 强化保荐机构... |
00:05 | 中金基金王阳峰:指数化投资有助于... |
00:05 | 年内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60张 罚没... |
00:0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和保... |
00:05 | 年内59家银行增资扩股获准 “补血... |
00:05 | 如何建设充换电“一张网” |
00:05 | 主题指数ETF规模突破4000亿元 超八...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