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头等大事,自然也是政策的关注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就北京地区公租房的“性价比”、配比等情况展开调查。
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下旬丰台区一次性推出的8个公租房项目,总计723套房源。
记者以申请人的身份致电上述8个公租房项目之一、位于丰台区程庄路20号院的彩虹家园时了解到,该项目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建筑平方米44元。也就是说,即使是建筑面积在63.82平方米到66.27平方米的大套型公租房来说,月租金价格最多不超过2948元。
而记者从某房屋租赁平台查阅数据获悉,同小区的66平方米两居室,月租金达到了4700元。
年初以来,北京部分辖区已陆续发布公租房配租公告。与成功申请到公租房的人员更关注价格不同,仍在排队的申请人更为关心的是供需之间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目前该区已启动公租房配租。此次配租房源涉及16个公租房项目,共计1268套房源,月租金标准范围为每平方米30.6元到70元。
记者从朝阳区房管局获悉,共有3617户家庭进行了网络登记。也就是说,此次公租房的“中签”比例约为1:2.85。不仅朝阳区存在供需不匹配,北京其他辖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需要“一城一策”,因城施政。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特别是“新市民”结构也不同。只有针对当地的新市民特征做出的规划才是有效的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各城市应该聚焦于多增加“有效供给”而不仅仅是总量的增加。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