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提交了“规范发展量化交易”的提案,就量化交易的范围设定、机构资质、数据报告、算法报备、费用提升等提出六项建议。
境内市场的量化交易规模近年来快速上升,有关其引发交易趋同、加剧波动,以及有违市场公平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升温。而在争议之中,应强化监管更好地规范量化交易,已成为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
“不公平”源于何处?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机构量化交易占比已达70%左右。而在境内市场上,量化交易的行业规模已超万亿元,有研究认为,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的成交占比达两成左右。
“境内股市中的量化交易属于金融科技创新,但要纳入监管范围,不能无序发展。特别是在股票现货市场,对量化交易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贺强表示,在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不大,主要是机构投资、法人投资。而机构与机构之间采用量化交易,是对等、公平的。
“我国股市还是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股市开户数已达2亿户,99%以上可能都是散户。中小散户在股市中是弱势群体,信息不灵通,没有资金实力,更没能力进行量化交易,在机构面前,大部分股民毫无优势可言。”
此前,量化交易的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关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2021年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会员大会暨年会上指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都是高频交易惹的祸?
谈及量化交易的公平性,“高频交易”是一个关键词,也是招致“量化交易薅股民羊毛”等质疑观点的主因。
贺强认为,需注意的是,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主要是以博取短线差价为主,不是通过长期投资分享上市公司业绩为主。从性质上讲,量化交易是通过短线操作获取大量差价收益。
不过,市场中也有不同观点。聚宽投资创始人高斯蒙表示,在股票交易中,个人投资者因信息弱势、专业欠缺等因素,大概率会以偏离平衡价格去成交。而当市场中有充分的量化交易参与时,由于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会大大缩短股价到达平衡价格的时间周期,从而确保绝大部分交易者都可按照平衡价格完成交易,减少交易亏损。
淳石集团合伙人、酷望投资证券母基金负责人杨如意认为,对比境内市场,海外量化交易发展更成熟,策略差异化更大。海外市场总体量化交易频率比境内市场低,但高频策略更加丰富。由于海外市场更成熟、更有效,且量化交易市值占比更高,导致海外量化交易的超额收益明显小于境内市场。
在杨如意看来,量化交易的兴起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续对量化交易监管的完善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量化交易应“依规行事”
杨如意表示,在监管方面,由于海外量化交易已发展了相当长时间,对量化的监管也相对成熟,包括对量化资金的杠杆运用、风格漂移、业绩分化、交易机制、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监管都相对到位。
针对如何规范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量化交易,贺强提出六项建议:
一是明确量化交易的范围。量化交易的范围应是股指期货、期权、指数基金、ETF市场以及国有银行等大盘股。不能在股票现货市场盲目地发展量化交易,在以大量散户为主的现货市场,应对量化交易进行限制。
二是设立量化交易的准入机制。确定量化交易机构的资质条件、备案登记、交易算法、风险管理以及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三是完善量化交易的报告制度。应要求量化交易机构定期提交交易数据和风险管理方案,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的应用状况,防范相关风险。
四是建立量化交易算法的报备制度。量化交易监管的核心是对交易算法的规范,监管部门应要求量化交易机构报备其算法和代码,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量化交易行为进行分析。
五是适度提高量化交易的费用。如对量化交易的频繁撤单行为收取撤单费,加大量化交易中随意撤单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抹平量化交易机构相对普通投资者的交易优势。
六是应不断进行监管创新,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推出有关量化交易监管的法规,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量化交易进行监管。
00:53 | 名创优品拟变更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 |
00:53 | 华清清科:让技术硬实力成为发展引... |
00:53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 | 实探... |
00:53 | 对外担保总额超1000亿元 万科积极... |
00:53 | 9月内154家科创板公司获机构密集调... |
00:53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 | 直击电力行业... |
00:53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 | 深交所集中路... |
00:53 | 8月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微增 行业竞... |
00:53 | 风电装机快速增长 中国风电企业拓... |
00:53 | “零钱组合”理财产品迎调整 多家... |
00:53 | 六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厚... |
00:53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