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培育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牵头制定50项智能制造标准,培育2家-3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日前“2019年上海市智能制造推进大会”上发布的《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的一项内容。
智能制造是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业界认为,中国要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抓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机遇。
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所副所长陈琛看来,中国已经度过了智能制造培育期,进入到成长发展期,一是全国上下对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思路已经形成共识;二是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在全国各地都得到突破,并且覆盖了主要行业;三是对各个地方和地区都制定了发展制造业的规划,并都以智能制造作为抓手,相关部署逐步实施。
他同时表示,大技术变革和大产业发展,通过创造中国制造的自由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真正强大。
中信建投证券高端制造组组长、军工机械首席分析师黎韬扬认为,智能制造细分领域非常多,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未来增长来说,都是非常有潜力的领域。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7年智能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创板上市申请企业中,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不在少数。业界认为,随着科创板的开板,首批企业上市时间日渐临近,借着这一“东风”,包括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等在内的科创型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事实上,在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明确提出保荐机构应当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重点推荐六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其中,高端装备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业界认为,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面临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融资效率低、转型升级需求强烈等困难,科创板能够从四方面缓解以上问题,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提高装备企业的融资效率,二是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壁垒,三是促进企业核心技术产业化落地,四是科创板扶持的包括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智能制造装备的智能升级。
申万宏源研究员韩强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替代人的劳动或外延人的能力,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产业链角度看,泛自动化切削、成型、组装与工业检测等领域均有产线、设备可替代人的劳动或外延人的能力,目前国内主要有工业机器人、激光切削机床与自动化专用生产设备三大产业链具备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