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股票频道 > 公司研究 > 正文

恒大集团:企业要抛弃“被托底”思维

2022-01-14 23:09  来源:证券日报网

    事件:恒大自救上演生死时速

    随着恒大风险事件发酵,中国恒大股价持续刷新历史低位,2021年12月16日,该股一度报1.52港元/股,相比2020年年底的收盘价14.718港元/股,跌幅约为90%。股价的低迷表现背后,恒大的危机重重。

    图:2021年中国恒大月度收盘价(港元)

360截图20220114231033513.jpg

    资料来源:同花顺

    据2020年财务报告披露,中国恒大的管理层预计2022年“三道红线”全部达标。在“三道红线”下,中国恒大为债务所困,强有力的降负债动作吸引了市场关注。2021年6月30日,恒大集团对外透露,截至目前恒大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顺利实现一条“红线”变绿。

    然而,一份法院民事裁定书,将看似脱困的恒大送到风口浪尖。2021年7月份,广发银行请求冻结被申请人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32亿元,掀开了恒大冰山一角,也开启了恒大出售资产自救的大幕。

    2021年8月10日,恒大发公告称,正在接触潜在第三方投资者,可能出售恒大汽车及恒大物业公司的部分权益。2021年12月2日,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恒大对恒大汽车持股比例从63.84%降至58.54%。2021年9月29日,恒大称以近100亿元出售所持盛京银行约17.5亿股的非流通内资股。2021年11月18日,恒大公告称,已出售其持有的剩下所有恒腾网络股份,总代价约21.3亿港元。

    从2021年7月1日至今,为了维持集团流动性,许家印已通过变卖个人资产或质押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累计已向集团注入超70亿现金。2021年11月25日,中国恒大股东许家印、旗下公司XinXin(BVI)Limited及许家印妻子丁玉梅合计以26.8亿港元卖出12亿股股票。许家印在中国恒大的持股比例从76.96%降至67.87%。

    2021年12月3日,恒大发布了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公告,广东省人民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当晚立即约谈了实控人许家印。应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请求,为有效化解风险等,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对于恒大的风险,央行和银保监会纷纷表态。

    观察:企业要抛弃被托底思维

    恒大足球、恒大汽车、恒大地产、恒大冰泉、恒大物业、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话世界、恒大健康……恒大集团有着如此大的产业,在人们心目中,这么大的企业不可能轻易地出现倒闭!于是,市场传言“恒大大而不倒”。

    我们观察到,恒大的危机是在于流动性引起的债务危机。除了债务压力,2021年12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许可公告,恒大的新能源汽车已被除名;2021年12月13日海口市又宣布收回恒大在海口市的8块土地。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让人们为恒大捏一把汗。

    实际上,“大而不倒”并非人们理解的企业规模大到不会倒闭,而是另有逻辑。就恒大来说,在恒大欠下的近2万亿元债务当中,有6000亿元是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一旦恒大破产倒闭,那么恒大欠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将无法归还,那些金融机构就会发生交叉违约,进而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金融机构只能允许恒大集团延期还贷,希望恒大能挺过这一难关。

    在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大而不倒”,只是市场各方会衡量有没有必要让某家企业倒掉。在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心存侥幸,有被托底的思维,从而缺乏风险意识。

    对于已经资不抵债的恒大集团来说,银行、供应商、恒大员工、期房购买者等都会直接受到影响。不过,恒大集团并非无路可走,至少还有两个选择:一是出售名下资产(包括子公司、房产等),断臂求生;二是通过出售股权,引入新的投资者进行重组。

    另外,恒大集团的资不抵债危机只是一个个案,没有必要延展到房地产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种短期过激反应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我们认为,企业要抛弃“被托底”的侥幸心理,踏踏实实专心提高运营质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2021年12月1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近两年,全球新冠疫情的袭扰,极大程度破坏了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夹在产业链“中间层”的企业坐卧难安。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专心发展主业,提高运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放眼那些“大商”名企,既有强大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消费者口碑,还有不惧沉浮,百炼成钢的发展“韧性”。

    延伸阅读

    ¡《恒大问题属个案风险处置迈出关键一步》新华社2021年12月5日

    ¡《恒大个案不影响房地产市场正常融资》经济日报2021年12月5日

    ¡《一行两会谈恒大风险处置及影响》证券日报2021年12月4日

    ¡《正视恒大危机防范风险蔓延》第一财经2021年9月22日

    ¡《看恒大事件如何演变》中国青年网2021年9月25日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