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效,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同,发挥政策作用、严守环保底线,丰富金融产品、深化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各项工作发展力度,全行金融服务首都碳中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至今该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超千亿元,点绿成金、以绿生金,努力绘就首都绿水青山蓝天的靓丽底色。
厚植“绿色”理念
专项政策、专营机构齐发力
北京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北京农商银行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明确未来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指导全行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该行制定印发《北京农商银行支持双碳战略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强化绿色战略及政策导向等六个方面,提出16条工作举措,推动绿色金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2023年投融资政策中,我们明确提出绿色金融发展重点领域,严格贷款准入标准,执行绿色信贷环保一票否决机制,引导全行加大对绿色行业领域投融资业务支持。”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金融生态与绿色生态双向赋能,更应因地制宜打造专业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紧随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启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北京农商银行设立城市副中心分行营业部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开设业务办理绿色通道,专项服务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目前已信贷支持通州碧水再生水厂、河东污水处理厂、华电北燃冷热电联产等绿色项目,并与大运河(北京)水务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涉水业务管理综合平台,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其中,通州碧水再生水厂升级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是财政部第二批次国家级示范项目,属于北京市城镇重要大中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承接通州老城区85%的污水处理任务。该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5代下沉式再生水技术系统,将污水处理全流程转入地下,节省占地空间,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并在水厂地上建设56公顷的碧水公园,将最终打造成城市森林绿肺。项目的成功建设运营,充分展现出该行助力北京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格局的企业责任担当。
丰富“绿色”产品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共推进
绿色产业的田野与金融活水的甘霖不期而遇。近期,一笔1000万元的资金到账,帮助一家从事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集成的企业,走出了生产经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困境。这笔如“及时雨”般为企纾困的授信支持就来自北京农商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除此之外,我行还支持了亦庄新城首个PPP项目金桥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项目,仅用一周时间便投放首笔贷款,目前已累计投放2.26亿元,高效‘贷’动项目启动与运营。”该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投产后日均污水处理总量可达6万吨。
“围绕促进首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行着重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对接清洁能源发展和交通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助力绿色农业、循环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达684.2亿元,同比增长11.36%。
除绿色信贷外,北京农商银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多元途径,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某央企五大电力集团下属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的二级子公司成功注册30亿元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支持企业13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4.2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其他污染共计61.83吨,替代标准煤5.08万吨,极大满足企业融资转型需求和绿色发展。截至2023年11月末,全行投资绿色金融债券达68.2亿元,助力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下一步,北京农商银行将贯彻落实加强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要求,切实履行国有金融企业责任担当,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与组织架构,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以金融力量助力“双碳”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