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出,股市风险加大,投资者正积极寻找有效的避险工具。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曹扬慧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黑天鹅”事件,期权具有天然优势,投资者可从利用期权的保险特性、做期权卖方、利用期权波动率做风险对冲三方面入手用好期权这一风险对冲工具。
中国证券报:50ETF期权自2017年9月至今出现爆发式增长,背后驱动因素有哪些?
曹扬慧:50ETF期权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得益于现阶段期权市场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2017年50ETF期权整体成交和持仓情况相较于2016年均出现显著增长,全年总成交量和日均成交量相较2016年翻了两倍多;另一方面,去年权重蓝筹的“靓丽”表现对50ETF期权的推动同样功不可没,50ETF自身最大涨幅超过30%,相较于创业板的表现,吸引了部分机构和投资者的眼光。
其次,股指期货交易受限,风险对冲功能受到限制,机构无法通过股指期货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只能寻求其他途径进行风险对冲和风险管理,而50ETF期权正是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股指期货功能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加剧情况下,50ETF期权的风险对冲功能更加凸显。
再加上期权其自身魅力特性,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备兑策略实现收益进一步稳定增值等都对它成交量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证券报:近期,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出,股市风险加剧,投资者该如何用好期权这一对冲风险工具?
曹扬慧:面对“黑天鹅”事件,期权具有天然优势;要用好期权这一风险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期权的保险特性。买入期权交易本身在于参与交易时就锁定了最大风险,相当于给价格买了保险。往往在股市深幅调整前认沽期权的权利金较为便宜,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只需少量资金就可以对冲股票大幅下跌所带来的损失,但其买入认沽期权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则仅限其权利金本身。最近,在国际争端加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买入认沽期权,与股票端头寸构成保护性策略,对“黑天鹅”事件提前做出防范。
第二,做期权卖方,相当于做保险的卖方,即承担保险公司的角色,不断收入保费,以降低风险对冲成本。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虚值认购期权,回补一部分买入认沽期权所付出的权利金,使整个风险对冲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第三,利用期权波动率做风险对冲。期权的一个最大特性就是可以将价格交易与波动率交易分割开来。市场时有重大事件发生,但并不能确定每个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是好是坏,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在事件发生时市场的波动会加剧。因此,可以利用期权构建波动率策略以规避市场的大幅波动。
中国证券报:怎样评价当前国内期权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
曹扬慧:去年以来,国内整个期权市场发展呈现提速迹象:一方面,50ETF期权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成交量和持仓量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投资者参与人数也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去年年初豆粕、白糖两大农产品期权的上市,填补了国内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的空白,给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了新的衍生工具。随着两大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稳步运行之后,交易所也逐步放开了持仓限额,期权市场活跃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总体来看,期权市场起步非常稳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这三个期权品种的平稳运行对于后期我国推出更多期权品种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证券报:对于未来期权市场前景有何预期?
曹扬慧:海外期权市场已经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国家也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且期权品种涉及很多门类,比如权益类、指数类、商品类、利率类等。例如,美国有专门交易期权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其旗下产品种类涉及固定收益证券、货币、股指以及其他各类产品的期权,指数类期权就多达60余种。
相较于海外成熟的期权市场,国内期权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第一只期权在2015年2月9日上市至今也就三年多时间,而迄今为止,国内也只有3个场内期权品种。未来,在监管层及市场各界的推动下,相信国内整个期权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多的商品期权包括有色、贵金属、能源化工品、农产品等都有待推出,个股期权、股指期权目前还是空白。因此,未来期权种类发展空间巨大。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